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楼主: 私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几则联话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3-6-26 12: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茶禅对联赏析文章来源:御道茶业(福建)股份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12-11-19
========================================

(节选)清末民初,广州有个大同茶楼,为了招徕顾客,曾出巨资征联,要求上下联必须嵌如“大”“同”二字,并具有品茗之意。当时应征者纷纷送上征联,经店主评选,有一副佳作入选:“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薄利只凭微中削;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联中巧妙的嵌如“大”“同”二字,并具有品茗之意,兼谈经商的诀窍,故深得店主人的赞赏。于是将这副对联语用良木雕刻,悬挂于店门。据说此联挂出后,大同茶楼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重庆嘉陵江茶楼一联,更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楼外是五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同七碗茶因来。
2#
发表于 2013-7-12 16: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书屋的对联
来源:国学咨询
作者:谭新寨子
==========================================


陆游的书屋名“书巢”。屋子尽为书占,故以巢称。也见藏书之丰。老先生无愧字“务观”,凡藏书是一定要来观看的。他从读书中所寻得的乐趣非常人可能比。他道:“读书有味身忘老”。万卷伴终生,耽书如命,暮年亦青春。他书屋的对联是: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春晓送流年。读书使他不知老之至,每一天都是春晓。

黄庭坚的书斋所自撰的对联是:诗罢春风荣草木,书成快剑斩蛟龙。他的书斋已不仅是读书的屋子了,同时兼作“创作间”。作诗如坐春风,每每吟罢一诗,便觉春光在眼,似见草木荣发,妙手回春了。下联体现的是作为书法家的书功,那笔力千钧,犀利锋快的铁划银钩犹似顿现眼底。

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这里是集晚唐诗句所成的书屋对联。系“随园”的主人袁枚所集。他的书屋俨然成了“会客厅”。看出主人乃好客之人。无论骚人墨客、才子佳人,一任来园,至诚欢迎。这书读的不苦,倒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之洒脱情境。

大画家徐渭的书屋题联作:雨醒诗梦来蕉叶,风载书声出藕花。这联中不只诗意盎然,尤见浓浓画意。那蕉叶新绿逼眼,那藕花嫩红夺目。诗梦赖雨醒,书声凭风载,用词新奇,画家诗力了得!

郑燮,书屋联子当然要张显他的怪才。联曰:富于笔墨穷于命,老在须眉壮在心。上联抑笔在先,道出怀才不遇,生不逢时之窘。然命运虽穷蹇,笔墨却富庶。下联笔扬显志。凸见老骥伏枥的情怀。

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联语如人。信笔拈来青山、红豆作比,巧为对工。一份勤读,一份疏慵;观书作美,藉蕴风流。此正是纪昀,晓岚的书屋对联。

点评

最喜欢纪昀的那联  发表于 2013-7-12 16:24
3#
发表于 2013-7-19 15: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代宗师 于 2013-7-19 15:32 编辑



钱沣行书对联浅析
来源:搜艺搜网
作者:伊飞南

    钱沣(1740一1795年),字东注,又字约甫,号南园。云南昆明人。乾隆三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由编修改御史,累官通政司副使。书法学颜真卿,亦参以褚遂良、欧阳询,融化而自成一家。李瑞清语:“能以阳刚学鲁公,千古一个而已,岂以其气同耶”,“令蔡襄却步,苏东坡失色”,极力推崇钱沣。而钱沣自认为“追东坡而不可及”,对先贤表示了高山仰止的情怀。
    “自极清修无所杂,人承高论不须卑。”这副七言对联为钱沣行书佳作。宣纸本,纵121厘米,横28厘米,题款“沣”,钤印两方,一为朱文“沣”,一为白文“南园”。现藏桐城市博物馆。这副对联结字大小错落,笔力雄强,苍劲雄浑如《争座位帖》,富有变化,自由峻拔。
    钱沣在赵孟頫、董其昌书风盛行之时,不落尘俗,独辟蹊径,以自己正直不阿的秉性,潜心学习颜真卿书法,雄浑端庄,堂堂正气。这位乾隆监察御史,以弹劾陕西巡抚毕沅营私舞弊、山东巡抚国泰贪赃枉法、乾隆嬖臣和坤私党而震动朝野,因刚正忠诚,而名传天下。他不畏权贵,直言上书,声震海内。
    钱沣自幼家贫,居高位却自甘淡泊,清正廉洁。他高尚的人格和豪放的书风完美结合,让后人仰之、学之,影响颇大。
    历代学颜者很多,乾隆时期以钱沣最为成功,名重一代。后之学钱沣而有成就并卓然成家者如清末翁同龢、近代谭延闿等。
    朱和羹《临池心解》曰:“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黄庭坚《论书》云:“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钱沣逆转潮流,楷书学颜真卿,行书参米南宫笔意,得其精髓,形神皆备。自极清修无所杂,人承高论不须卑,这是其真谛也。
    浅析就要打住,但需要补充说明:“钱沣”之“沣”字误写问题。《中国书画》(上海古籍出版社)第587页以“钱澧”为之,《中国古今书画家年表》(文物出版社)第165页也以“钱澧”为之,均有误也。“沣”字繁体字为“灃”,容易与“澧”字混淆,所以常出错误。今特此说明,以免将“钱沣”误写为“钱澧”也。

点评

自极清修无所杂,人承高论不须卑。  发表于 2013-7-20 11:50
4#
发表于 2013-7-31 11: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夜读偶拾:关夫人庙对联
来源:金羊网
作者:李景超
=================================================

  以前民间不但多有关羽神庙(即关帝庙),而且有的地方甚至还建关夫人庙。然而,据说某地的关夫人庙竣工之后却遭遇难题:没有人能为关夫人庙撰写对联。这也难怪,因为无论史书如《三国志》、小说如《三国演义》,甚或在神话中,都没有关羽夫人的任何记载、描述乃至传说,叫人如何落笔?耽搁多时,最后是一位穷经皓首的儒生终于为关夫人庙写成这样一副对联:

  生何氏,殁何年,盖弗可考矣;
  夫尽忠,子尽孝,岂不谓贤乎?

  该联坦承对关羽夫人的情况一无所知,同时又巧妙地以其夫、其子作衬彰,而且用词机敏得当。平心而论,老儒能于如斯尴尬的情形之下写出这等对联,实属不易。
5#
发表于 2013-8-3 22: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代宗师 于 2013-8-3 23:00 编辑

德化石牛山石壶祖殿(节选)
来源:德化网
作者:不详
==============================================

       新建的石壶祖殿……正殿神龛高3.05米,宽1.8米,供奉着张、肖、章三圣君神像。神龛壁上有原德化县政协主席、现任德化县老年大学校长李孝仪撰书“护国安民真人显圣,降魔除害神将扬威”对联。后屏壁上悬挂着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撰书“石壶殿”石雕横匾。
       ……
       正殿中有6根大石柱,各高一丈八尺五寸,围径一尺至一尺三寸(鲁班尺),屏柱的正面雕凿“三圣容光昭日月,九龙潭里镇乾坤”的对联。四点金后柱雕凿着进士黄龟明题、林少艺书“破洞伏魔开福地,传经度法保生灵”的对联。前柱的对联是:“石室狮岩人景仰,壶巅仙洞众称奇”。正殿大门四角柱雕凿着黄其禄撰写的“法力收蟒降妖,观圣迹留传,宛然在石;主张保民济众,X慈恩广被,超越悬壶”的对联。正殿大门边柱是原中共德化县委书记颜美斯题的对联:“石伴祥云开胜地,壶藏玉液润黎民”。正殿廊壁第三柱凿有“玉封监雷垂百世,都天御史赫千秋”的对联,正殿廊口石柱是国家级书法家谢澄光撰写“石牛入浴朝灵洞,壶液流香济众生”的对联,级头廊柱有福师大副教授、画家陈明谋(德化籍)撰写的“石门通净地,壶水沐凡心”对联。
       ……
       下堂柱的对联有:天井边两厢房的石柱刻有副研究员徐本章撰写“石牛高卧千秋雪,壶液长滋万岁松”对联。厢房外柱是会长陈存聪题“石壶法水灵今古,古殿香烟烧谷川”的对联。下殿中柱是福州廖宗刚撰写的对联:“石上悟三生,沧海桑田原是幻;壶中涵万象,须弥芥子可齐观”。原县革委会副主任陈坦撰“石硖泉声关晴雨,壶岩剑气射斗牛”。福州洪心衡撰:“壶对湖山亦胜迹,石经风雨总无恙”等对联。
       下厅门内悬挂着由仙游朱寨云雁堂敬赠的“石壶祖殿”横匾,四周雕刻着九龙八凤。下殿大门顶悬挂着书法家谢澄光书写的石雕“石壶殿”横匾。下殿前走廊石柱对联有:德化县人民政府原县长毛票题的“望三山对峙,纳二水交流”。美籍华人高僧释宽净题的“斯岩三剑显,此石一牛名”。
6#
发表于 2013-8-3 22: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邵阳市双清公园“亭外亭”上的名联
来源:菜子园对联论坛
作者:天蓬笑了
====================================

邵阳市双清公园“亭外亭”,海外驰名,其亭柱上的楹联“云带钟声穿树去;月移塔影过江来”更是饮誉天下。
据考证,该联作者系清代宝庆府学教授吴德襄。吴平生淡泊名利,志趣高洁,是学富五车、受人尊重的名士。
本来,在吴联问世之前,宝庆北路一都一个姓赵的绅士为亭外亭题过一联,联云:
恰于此处起危亭,亭外亭,宜雨宜风,由郭外双清而至;
最是吾乡开阔景,景中景,好山好水,比城中六岭如何?
此联叙议得法,对仗工稳。然赵某虽才气有余,却品行不端,在民众中形象很坏。故而此联一经挂出,就被人改为:
恰于此处逞微才,才不才,书匾书联,由北路一都而至;
常在吾乡充阔老,老非老,好嫖好赌,比南轩二爷如何?
联语改得妙趣横生,满城人拍手称快。于是,公推吴德襄题写联语,贏得吴联换赵联,千古流传佳话。
7#
发表于 2013-8-15 15: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西,即东圈门街22号,为清代同治年间(1862-)江西吉安知府何亷舫的府第。相传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期间,凡来扬州,每至何家“诗酒流连,竟日而罢”。何氏有子,名彦升者,曾经出使俄国,官至新疆巡抚之职其时扬州名士方地山,撰有联云:“身行万里,能通六国书,无怪群公欲使班超定西域;凄凉玉门关,呜咽陇头水,早知今日不如何逊在扬州。”何氏父子,一个移家揚州,畄连山林;一个绝途万里,镇守边陲,传为街坊佳话……
……
何氏壶园旧址,在东圈门街北廿二号宅内。乃清朝同治年间江西吉安知府何廉舫家的园林。《扬州览胜录》记云:“壶园在东圈门外,江阴何廉舫太守罢官后,寓扬州,购为家园,颇擅亭林之胜。园旧有宋宣和花石纲石品,长丈馀,如鵝卵石结成,形制古怪,称为名品。太守为曾文正公门下士,文正督两江时,必枉车骑,过太守之宅。往往诗酒流连,竟日而罢。”相传曾国藩赠有联云:“千顷太湖鸥,与陶朱同泛宅;二分明月鹤,随何逊共移家。”……

==摘自天涯社区-散文天下,作者:cqz077,文章“扬州东圈门街区记事(卷一)”
8#
发表于 2013-8-15 15: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
  1892年对李鸿章来说,真是忧喜参半、苦乐胶着的一年。 
  首先,正月初五是他的七十大寿,李府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热闹劲就别提了。 仅清廷方面赏赐的东西,就得马拉驴驮——慈禧给的礼物是:赐以“调鼎凝厘”的匾额一块;“栋梁华夏资良辅,带砺河山锡大年”对联一副……光绪皇帝赐的东西也不少,有“钧衡笃祜”匾额一面;“圭卣恩荣方召望,鼎钟勋贳富文年”对联一副……
    ……
    这么一来,盛宣怀、杨宗濂、罗丰禄他们编的《合肥相国七十赐寿图·附寿言》就有了厚厚四巨册!自然都是拣好听的说,如今看来,那绝对是本“祝寿联语观止”,洋洋洒洒,漂亮极了。庆亲王的寿联四平八稳,很符合身份,恭维别人,自己也不吃亏:“一德钧衡,受兹介福;三朝将相,同我太平”;“姻愚弟张之万”的寿联也很威严,恭维是恭维,但不落俗:“景武勋名,临淮纪律;邺侯相业,柱史仙龄”;翁同龢的寿联就言不由衷了,而且俗气:“泰运佐中兴,天生以为社稷;元勋侪上寿,人望之如神仙”;“姻年晚生”孙家鼐的寿联文绉绉,颇如其人:“身历中书二四考;经传道德五千年”;状元洪钧(赛金花的丈夫)的寿联气势磅礴:“椿寿八千年,刚正月春王初吉;地球九万里,播中朝上相威名”;张之洞的寿联写得字字扎实,也很风趣:“四裔人传相司马;大年吾见老犹龙”;“姻愚弟卞宝第”的寿联一般,可能没找到叫好的秘书:“霖雨济时,帝有良弼;福星度世,天锡大年”;亲家加受业刘秉璋的寿联则把李的主要功劳作了高度概括:“南平吴越、北定燕齐、二十年前人羡黑头宰相;西辑欧洲、东绥瀛海、三万里外共推黄发元勋”;“受业姻年世愚侄”杨崇伊的寿联有些故弄玄虚,不知出于哪方酸秀才,叫人颇费猜测:“帝得圣相,圣相曰度;天赐纯嘏,纯嘏尔常”;还是他的忠实的追随者吴汝纶说得直白而亲切:“我国有大老;是身得长生”…… 还有不少的寿文和贺诗、贺匾,满坑满谷,可圈可点,那简直就是一次不是翰林考试的翰林考试,博学鸿儒,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拿出了各自看家的本领。大概盛宣怀等人也觉得非常开眼,丢了可惜,就集中整理出来,并且印出来,让后人如同目睹了当年李府的寿庆一般。
    ……

==摘自 宋路霞《李鸿章家族》
9#
发表于 2013-8-17 13: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郑板桥《新修城隍庙碑记》被誉“三绝”
来源:《收藏快报》周报
作者:山东潍坊 相益利
========================
       在山东省潍坊市博物馆石碑长廊中,有一块被玻璃罩保护起来的石碑,现在已经被定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这就是驰名历史的“三绝碑”——潍县城隍庙碑。 据史料记载:潍县城隍庙,为明代洪武年间所建,清乾隆十四年(1749)在大雨中严重受损。乾隆十七年(1752),时任潍县县令的郑板桥发出倡议,带头捐款重修了城隍庙,并亲自撰文书写了《新修城隍庙碑记》一文,令其门人司徒文膏镌刻于石,以记其事。文中,郑板桥以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阐述了无神论观点,直道神为人所造,神权是人所授。新修后的城隍庙,东西两廊比原先高三尺,殿厦、寝室、神像、钟鼓重新加固粉刷,并在城隍庙大门之外新建戏楼一座。郑板桥还为戏楼亲自撰写了两副对联,其一曰:“仪凤箫韶,遥想当年节奏;文衣康乐,休夸后代淫哇。”其二曰:“切齿慢嫌前半本,平情只在局终头。”中间横匾分别为:“神之听之”、“惟德是辅”。寓道德教化于楹联之中,可谓用心良苦。 这块驰名历史的“三绝碑”,高190厘米,宽80厘米,碑文20行,全文909字,由郑板桥以其独创的“六分半书”体写就。因该碑“文佳、书好、刻精”,被后人誉为“三绝碑”。郑板桥对该碑也是极为中意,他在《刘柳林册子》中曾经写道:“潍县城隍庙碑最佳,惜其拓本少尔。”
10#
发表于 2013-8-21 13: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江书院对联赏析
来源:梅州日报2013.05.27
作者:张炼煌
========================================

       三畏九思学问;江翻浪涌文章。
       这是百年老校安流中学的前身——三江书院大门的一副对联。1894年,鹅池塘前清秀才、热心教育人士张柳堂、李星楼等人共同发出倡议兴建三江书院,几经周折,建成一座占地约2000平方米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回字形、学宫式砖瓦结构楼房。大门上方横额上书 “三江书院”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大门两侧配上李星楼题的对联。
       横额中的三江:琴江、棉江、周江,三江汇聚,积聚了龙气、灵气、人气。三年寒窗(苦)读,江山建国(人)才。三江毓秀,桃李芬芳。
       上联中的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九思:视思明、听思联、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德思义。另外元朝中书左丞相拜住有奏折言,三畏:畏辱祖宗;畏天下事大,识见未尽;畏年少不克负荷。无论哪种解释都认为:做人、做学问应该心怀敬畏,自省反思。下联指出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文章忌讳平铺直叙,而要九曲回肠江翻浪涌。
       对联构思巧妙,精于用典,令人过目难忘。它激励着一代代安中人艰苦创业、一届届莘莘学子茁壮成长。
11#
发表于 2013-10-22 09: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摘选自《小宝谈王闿运和帝王学》某段落
=================================================

……
  有三副对联可以概括王闿运这一生,第一副是他的同乡吴熙写的:“文章不能与气数相争,时际末流,大名高寿皆为累;人物总看轻唐宋以下,学成别派,霸才雄笔固无伦。”第二副对联是他的学生杨度写的:“旷古圣人才,能以逍遥通世法;平生帝王学,只今颠沛愧师承。”第三副是王闿运自己写的:“春秋表未成,幸有佳儿述诗礼;纵横计不就,空留高咏满江山。”第一副对联是对他一生的概括,评价极高,连他的失败都是因为“文章不能与气数相争”。第二副是杨度对其帝王学的评价,杨度一直自认为王闿运帝王学的传人,他后来为袁世凯称帝奔走也是概因如此;第三副对联是王闿运自己对帝王学的概括,上联写他的理论建树最终还是没有完成,下联写他政治生涯的不如意。
……
12#
发表于 2013-10-22 10: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提出晋代陆云荀隐始创对联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不详(晨报记者)
=================================================


  晨报讯 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松江区委宣传部和上海楹联学会主办的《中国对联探源——暨陆云在对联发展史上的地位全国学术研讨会》昨起至19日在松江举行。

    多年来,人们据清代文学家梁章钜在《楹联丛话》所述,认为对联起源于五代蜀后主孟昶春节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一说法被近代许多学者否定。中国楹联学会前会长马萧萧和参加这次研讨会的许多学者提出,对联起源于晋代。《晋书·陆云传》载,松江人陆云和洛阳人荀隐在文学家张华家中相遇。陆、荀二人素不相识,张华因二人都是才子,让他们“今日相遇,可勿为常谈”。陆云就说:“云间陆士龙”。荀隐对曰:“日下荀鸣鹤”。这副便是中国史籍记载最早的对联。专家们从诗、文中对偶句的成熟及平仄声韵的发现,论证了晋代产生对联的条件,因此可以说晋代松江人陆云是中国对联这一文体的开创者。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5-2 07:32 , Processed in 0.04730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