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楼主: 私奔

几则联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30 16: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省城近两年新增楹联150多副
来源:齐鲁晚报2010.06.28
作者:记者 王光营
====================================

    本报6月27日讯(记者 王光营)提起济南的名胜楹联,人们首先会想到大明湖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已成了济南的名片。记者从济南市楹联艺术家协会了解到,近两年,随着名胜景观的修建,济南新增了150多副楹联。

    济南市城市雕塑办公室主任郭京山告诉记者,近一两年来,随着大明湖新区的开放、园博园等的建设,济南新增了150多副楹联。如秋柳园大门前季羡林先生亲书的“尚书天北斗,司寇鲁东家”,园博园济南园的“济水南来凝碎玉,佛山惠泽注清泉”,小清河五柳岛汇锦阁的“一川帆影随心影,九点齐烟伴柳烟”等都很有名。

    据了解,一副楹联的面世一般要经历撰联、写联和刻联三个步骤。撰联是个很费心思的工作,济南市楹联艺术家协会的很多会员都长期参与了园林景观的撰联工作。现年65岁的济南市社科院原副院长荣斌曾为小清河汇锦阁南门写过“一水舟楫接泉脉,万家灯火逗波光”,其中的“逗”字就是他在睡梦中突然想起来的,之后竟兴奋得再没睡着。当时,魏启后、陈左黄、于泰昌等一批书法名家虽然身体很不好,但都欣然命笔,为济南名胜景观写下很多楹联。

    据介绍,随着园林景观的建设,济南的楹联建设也逐渐开始加速。五龙潭公园新建的秦琼祠即将落成,其“忠义千秋”的匾额已经安装,百花公园、西郊森林公园建成后也将新增一批楹联。
发表于 2015-6-13 00: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敌大眼睛 于 2015-6-13 00:28 编辑

上海文庙明清对联欣赏
来源:WO窝2013.01.23
作者:不详
=============================================

  上海文庙坐落于具有七百年历史文化底蕴的上海老城厢(文庙路215号),元代(1291年)始建的文庙,位于学宫街,1853年(清咸丰三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在文庙设指挥部,清军攻陷上海县城,文庙被炮火所毁。1855年(清咸丰五年)文庙在现址重建,为古代“右庙左学”的建筑格局,占地17亩。

       中国书法是一种极为特殊的造型和表意艺术,仅凭线条的流动而展现作者的情感心绪和品格修养。而楹联(对联)又是我国独有的与特殊的文学与艺术形式,既须讲求对仗,注重平仄、用典,又可吟咏、玩赏,尤宜慰身心、资自励。其语言之精练,常非诗词所能及。因而一个人善书法又长撰联,两者完美结合,实非易事。上海文庙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其东西两庑殿内原是后世供奉先贤先儒的地方,现陈列着明清著名文人书撰的对联碑刻的对联三百件幅。便是这两者的完美结合,故更显可贵。

       文庙东西庑殿内陈列的明代名人自书联有:董其昌、徐文长、史可法、方孝儒、唐寅、文征明、祝枝山、王守仁、米万钟、陈道复、倪元璐等40人共49幅,书体有:楷、行、草、隶。清代名人自书联有:康熙皇帝、郑板桥、刘墉、王文治、翁方纲、邓石如、林则徐、曾国藩、康有为、翁同和、张謇、俞曲园、虚谷等171人共251副,书体有:楷、行、草、隶、篆和石鼓文。每副名人自撰自书联,是将它们进行技术处理,或放大或缩小,即将原作录制在一样大小的宣纸上,而后采制一样大小的黑色花岗石条,选请富有经验的刻工精刻其上。每副名人自书联刻石均长58厘米,阔22厘米,较好显现了原作的风貌(见图)。

  这三百副明清书联刻石,从内容分大致有:一为写景的,如明米万钟的“幽栖春草净,香逐暮云深”;清问道老人的“远树平林村落,小桥流水人家”;清赵之谦的“举头望明月,倚树听流泉”等,二为抒情的,如明唐寅的“小亭结竹流青眼,卧榻清风满白头”;清邓石如的“不知明月为谁好,时有落花随我行”等,三为修身的,如明朱耷的“行仁义事,读圣贤书”;明史可法的“忠孝立身真富贵,文章行世大神仙”;清黄易的“人以才名重,泉同诗酒清”;清姚文田的“过如春草芟难尽,学似秋云积不多”等,四为养性的,如明文征明的“学养功成志君国,晦居守分待风云”;清王文治的“流水崇山怀作者,春兰幽竹契风人”等。

       上海文庙东西庑殿陈列此明清名人自书联三百副刻石,可谓“书林瑰宝”,“艺苑明珠”,让人赞赏不已。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3-29 18:40 , Processed in 0.0370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