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楼主: 阿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搜集到的一些散碎对联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8-12-30 10: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1193年,浙江省金华地区,有一个叫郑绮的人。在临终前,给他的子孙们留下一句话:“吾子孙有不孝不悌,不共财聚食者,天实殛罚之。”
  从那以后的数百年间,郑氏后裔创造了十五世同居共炊的历史,受到宋元明三朝皇帝的旌表,并赐封为孝义家。
    孝义家又称为江南第一家。
  江南第一家,座落在今日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扩建于元代的古建筑郑宅祠堂,已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宗祠内悬挂着300多块匾额和楹联,透视出郑氏家族以孝义治家的传统。郑宅镇周边的八个自然村,基本是郑氏一族,现有人口8000多人,大多是郑氏的第26-28代子孙。
   据郑氏宗谱记载,浦江的郑氏是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公第七房长子白磷的后裔。北宋时期,白磷之后郑淮迁居浦江,郑淮为不忘祖宗,把镇上一条名为香岩的溪水,改名为白磷溪。至今,在崇义桥旁矗立着的石碑,是元代丞相白脱脱所书。
  累世同居的缔造人叫郑绮,郑绮是郑淮之孙。在郑氏宗谱上,对郑绮的孝行义举,记载累累。有一则孝感泉的故事,讲的是:有一年,天大旱,郑绮为母亲到溪水边挖水,挖了整整三天三夜,直挖得双手皮破血流,但依然是滴水不见,郑绮想到病床上的母亲,不禁双膝跪地,仰天痛哭,郑绮的孝行感动了天地,他的脚下涌出了汩汩的泉水。后人在孝感泉四周建亭竖碑,到明代又有人为它书写对联:千古风流磷溪水,一泓懿范孝感泉。
2#
发表于 2008-12-30 10: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匾额和楹联,是张氏帅府中大量使用的装饰手段。张氏帅府的匾额和楹联,主要集中在四合院的中辕门、大门洞上方、垂花仪门、门楼、二进院正房、三进院正房,以及假山门洞上方等部位。

  工艺楹联

  张氏帅府的工艺楹联,大多放在很不起眼的门边侧帮,组成一副五言楹联:如“太平壹门福,吉利二字金”,主要是给家人和关起大门的下人看的,提醒他们太平是福,吉利是金。每天开启这两扇大门时,人们都能看到这副楹联,表达了宅院主人消灾祈福的愿望。

  赠送匾联

  他人送给张作霖的匾额和楹联,在张氏帅府四合院举目可见。张作霖建造的这座府宅,对于张作霖来说,不同于当年在新民府杏仁胡同建造的家宅。张氏帅府,是他在奉天权力炙手可热的时候建造的。张氏帅府刚刚建完,张作霖就当上了奉天督军兼省长,手下兵多将广,张作霖有绝对的权威。在这种背景下,吹捧之人当然不在少数。

  从张氏帅府匾额中,不难看出众人吹捧张作霖的倾向。与此同时,从这些匾额中,也不难看出张作霖对东北地方所做的巨大贡献。这些匾额分别悬挂在:四合院门洞上方,朝南、朝北正对着两块匾额,遗憾的是,现在只剩下朝南的“治国护民”匾额;悬挂在垂花仪门门楼内的楹联,上联是“关塞仗金锋屹甲千城万里”,下联是“海外接半壁昭泽三省六洲”,横批是“宏开塞外”;在垂花仪门内,朝北的背面悬挂着一块匾额“德被苍生”;张作霖大帅办公的二进院门楼上、正房门洞上方,分别悬挂着“望重长城”、“桑梓功臣”匾额。这些匾额、楹联的内容,对张作霖的评价很高,体现出张作霖的平素为人,在军政上的政绩,以及在百姓中极好的口碑。

  自书匾联

  挂在张氏帅府院内,张作霖自己亲手书写的匾额和楹联,是十分珍贵的近现代史文物。在张作霖办公室内,悬挂着“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的对联;在议事厅里的墙柱上,悬挂着“一丸塞函谷,三剑定千山”的对联;在花园假山石洞上,朝南朝北两个方向,分别镶嵌着“天理人心”、“慎行”两个匾额。

  从这些匾额楹联中,我们可以看出张作霖的为人和气魄。张作霖本是一个读书不多的人,据史料记载,他只读过3个月的私塾,文化很低。但他在和人交往中,有一个很特别的倾向:愿意和有文化的人来往,甚至认有文化的名士为“义父”。尊重文人、重用文人,在张作霖的各路军阀中显得尤为突出。张作霖的子女们曾介绍说,张作霖在统治东北时,很愿意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

  在这种前提下,张作霖还十分喜爱书法艺术,在张作霖的哀挽录中,就收录了多幅张作霖的书法作品。张作霖建造自己的府宅,悬挂别人赠送的匾额和楹联,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他将自己书写的匾额和楹联,镶嵌在自己的府宅之中,就显得尤为别有一番情趣。将他自己书写的匾额和楹联挂在张氏帅府里,应该是给他自己看的,每每看到他自己书写的匾额楹联内容,便会给他一种警示和告诫,甚至起到“座右铭”作用,从而振奋精神、磨砺斗志。
3#
发表于 2008-12-30 10: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诸葛八卦村村头,诸葛亮的巨大石像巍然耸立,使游人肃然起敬。诸葛村的整体格局是按九宫八卦设计布局的,整个村落以钟池为核心,似太极阴阳鱼图,8条小巷向外辐射,形成内八卦,村外8座小山环抱整个村落,构成天然的外八卦。诸葛村的古宅祠堂,保存完好,房瓦黝黑,古朴典雅。村口有一大荷塘,荷叶碧绿,若逢雨后,碧叶凝珠,晶莹闪烁,轻风吹过,荷叶颤动,珠滚玉盘,悦目爽心。碧叶簇拥的荷花,亭亭玉立,展苞怒放,风姿绰约。稚气未脱的村童,手执一枝枝莲籽饱满的莲蓬,向游客兜售。买一枝,掰开后细嚼鲜嫩的莲籽,生津止渴,清香爽口。
  历尽沧桑的丞相祠堂,堂皇壮丽,据说祠堂所在地山形酷似威风凛凛的卧虎,祠堂里有一楹联,笔力雄浑,入木三分,写的是:“伏虎钟灵,喜北镇冠山,东环带水;卧龙衍派,本南阳望族,西蜀名家。”祠堂两侧有诸葛亮的后裔中出类拔萃者的塑像,或乌纱罩顶,玉带围腰;或雄姿英发,气宇轩昂。祠堂雕梁画栋,气势磅礴,中庭四柱用松树、柏树、桐树、椿树为材,取“松柏同春”的谐音,寓以吉祥之意。祠堂正中,诸葛亮葛裳羽扇,正襟危坐,威仪赫赫,栩栩如生。座旁侍立蜀兵,而戎装英武的关兴、张苞,则分坐两侧,威风凛凛。立在宛若天神的丞相面前,让人铭生敬意,不由自主地顶礼膜拜。
4#
发表于 2008-12-30 10: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江油李白故里

在陇西院的门前,有一尊牧童骑牛的青石雕像,生动自然,童趣非凡。牛身上刻着那首李白少年时的成名作《咏石牛》。陇西院飞檐翘角的门楼,棕黄的墙面十分抢眼。门楼下,一对石狮把门,憨态可掬;门楼上,雕花镌书“陇西院”三字;中门楹联云:“弟妹墓犹存,莫谓仙人空浪迹;艺文志可考,由来此地是仙居。”左门也有楹联:“太华直接青莲宅;天宝遥看粉竹楼。”右门是:“旧是谪仙栖隐处;恍闻昔日读书声。”含蓄而贴切地道出了家乡人民对天才李白的深深敬意和无限的怀念。

后殿正中端坐着战国名将、李白先祖李信的塑像,戎装铁甲,威武端庄。两边陈列有李广、李客等的牌位。左边墙壁上是李广射猎图,右边墙上挂有李白先祖世系表。正面墙壁上是复制的唐代壁画和历代名家画的李白像。从陇风堂中可以看出李白先祖曾苦战边关,为国家立下了赫赫功勋。

  其中一副对联给记者们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这是集太白诗所得:“垂辉映千春,天生我材必有用;举杯邀明月,诗成啸傲凌沧洲。”
5#
发表于 2008-12-30 10: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家大院的大厅上高悬的黑漆金字楠木匾额,是知府李清芳为王家主人祝寿的贺礼,匾上“颂赓九如”四个笔力遒劲,龙飞凤舞的金字是贵州巡抚曾璧光亲笔题写。曾璧光是道光进士,为翰林院编修,恭亲王及醇郡王(光绪生父)的侍读。曾璧光入仕前王家有恩于他,他又与王、李两家互为姻亲,虽贵为封疆大臣,也欣然为王家贺寿挥毫。清代四川学政、名满神州的书法家何绍基应王家邻居、兵部主事傅大贞之邀到洪雅作客时,常常到王宅把酒论诗。王宅大厅两侧挂着一幅字体刚健遒劲、潇洒飘逸的楹联:“敢倚文词凌屈宋,兼无古史比斐颜”,落款“子贞、何绍基”,就是何绍基为王家留下的墨宝。上世纪四十年代,西康省主席、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将军数次小住洪雅,由于刘与王家的特殊关系,赠送王家主人墨宝:“群贤会所生激浪、万山丛中一短亭”,至今还完好保存。(以上节选自《洪雅王家大院渊源及事略》)
6#
发表于 2008-12-30 11: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郎官巷 宋代刘涛家居此间,其数世皆为郎官,故而得名。宋元丰年间,陈烈居巷中,曾作《灯诗》讽太守刘瑾索彩灯之酷,名噪一时。近代著名思想家严复晚年亦居此巷,他的孙女华严就诞生此间。华严曾作《郎官巷里的童年》,记述往事颇详。今巷口有楹联,题曰:“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5-4 02:40 , Processed in 0.04398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