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20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中西合璧的对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10 22:53: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讲究对仗、平仄,历来属于中文。但凡事总有例外,随着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增多,对联也出现了中西合璧的现象。

  一位数学教师英年早逝后,教英语的妻子写的一副挽联:

  为X、Y、Z送了君命;

  教W、F、S依靠何人?

  上联巧用代数中常用的符号,突出了亡夫的职业特征,也说明了死亡的原因;下联三个字母分别是英语词汇中妻子(wife)、父亲(father)、儿子(son)的第一个字母,用以表达全家三代人的悲痛哀悼之情。

  嵌入六个英文字母的还有一位学生的自警联:

  因A、B、C,我须早起;

  为X、Y、Z,你要迟眠。

  还有作家杨世光的草原牧场联:

  骑M马,挥L鞭,放开O口唱春色;

  过H桥,走S路,登上T台迎未来。

  前一副对联虽短,但足以警醒自己。后一副对联,联语中的英文字母不取其义取其形,形象逼真生动,妙趣横生。

  上述对联都是在中文中嵌入英文字母,较为特殊的是,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英文:

  To China for china,

  China with china,

  dinner on china;

  (译为:去中国买瓷器,中国有瓷器,吃饭靠瓷器。)

  下联是中文:

  到前门买前门,前门没前门,后门有前门。

  (提示:第一个“前门”的意思是前面的门,后一个“前门”的意思是大前门牌香烟。)

  这副对联虽然语言不同,但对仗工整,饶有风趣。它最早被中国楹联协会常务理事陈锡波发现并整理加工。被楹联协会承认是世界上第一例中英文对联。

  更有趣的是,有一副对联竟没有一个汉字:

  1234567:

  ABCDEFG。

  横批:OK。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6-10 15:38 , Processed in 0.03999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