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06-12-23 15:04:12
|
只看该作者
腾代远:↑建国时任铁道兵团司令员,单凭与彭德怀黄公略领导平江起义的战功以及曾任八路军参谋长的资历就够大将了
谭震林:↑曾任重建新四军第6师师长兼政委,1948年中共淮海前线总前委成员,建国时任职是第叁野战军第一副政委,中共华东局第二书记和浙江政府主席、省委书记,如果授衔是49年,谭震林暂不会归入“已经不在军队工作的同志,就不要授衔了”之列,大将理所当然了萧 克:建国时任职第四野战军参谋长,原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虽然其较高资历和建国时职务较低与王树声相若,但是毕竟红四方面军的历史功勋远远大于红二方面军,既然王树声只列到大将之末位,萧克列为上将更加合适
黄克诚:↓ 1949年底的职务只是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湖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虽然历史上于1941年任重建新四军第3师长兼政委(第1师长粟裕政委刘炎;第2师长张云逸政委郑位叁;第5师长兼政委李先念;第6师长兼政委谭震林;第7师长张鼎丞政委曾希圣),1947年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1948年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政委(司令员程子华) 。1949年1月黄克诚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黄克诚能够于1955年评为十大大将第叁完全是因为1952年11月调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后任总参谋长和1954年任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而如果以49年的职务来分析列为大将或者拟授大将或者上将均
可。
习仲勋:↑中央军委委员,西北军区政委,比起列位元帅,资历和战功甚弱,列为拟授大将比较合适
杨尚昆:↑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历史上杨尚昆1933年就已经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红叁军团政委,以其军委的任职及资历,应该是拟授大将
谭 政:↓中南军区第叁政委, 着名的政工干部,列为拟授大将较为合适
陈昌浩:↑红军一代将领,解放时中央对张国焘的态度以及陈昌浩背负了西征军全军覆没的责任且毛泽东认定陈昌浩在1935年险些与张国焘一起害死毛泽东等因数注定了这位红四方面军政委的失落,以其红军时的战功即使只授予上将军衔也至少是中央对昔年红四方面军英烈的交代李 达:↓如果没有抗美援朝,李达也是 大将,但不是第二位
许光达:↓西北军区第二兵团司令员,50年6月任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曾在强烈要求不授大将军衔的报告中就自己的功勋太低而与王震做对比,有分析许光达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最主要是当时已经担任装甲兵司令员,授大将军衔后利于与苏联装甲兵平等的谈判。授上将是最佳位置
附当时军队的某些任职:
1: 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正式成立毛泽东任主席 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1951年11月增补林彪、高岗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军委委员:刘伯承贺龙陈毅徐向前聂荣臻粟裕叶剑英张云逸罗瑞卿邓小平(第二野战军政委)、李先念(湖北军区司令员)、饶漱石(华东军区政委)、邓子恢(第四野战军政委)、习仲勋(西北军区政委)
2: 1949年11月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彭德怀任司令员,习仲勋政委,张宗逊、赵寿山任副司令员,甘泗淇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49年2月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张际春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 1950年二野改成西南军区, 贺龙任司令员,邓小平政委,陈赓 李达 周士第副司令员,李井泉 宋任穷 张际春副政委
1949年2月人民解放军第叁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委,谭震林为第一副政委, 张震为参谋长,唐亮为政治部主任。1950年叁野改成华东军区,陈毅任司令员,饶漱石政委,粟裕副司令员
1949年3月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
一野 第18兵团周士第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第19兵团杨得志任司令员, 李志民任政治委员 第1兵团王震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第2兵团许光达任司令员, 王世泰任政治委员 第22兵团陶峙岳任司令员, 王震兼政治委员
二野 第3兵团司令员陈锡联、 政治委员谢富治 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 第5兵团司令员杨勇、 政治委员苏振华 特种兵纵队李达兼任司令员及政治委员
叁野 第7兵团王建安任司令员,谭启龙任政治委员 第8兵团陈士□任司令员,袁仲贤任政治委员 第9兵团宋时轮任司令员,郭化若任政治委员 第10兵团叶飞任司令员,韦国清任政治委员
四野 第12兵团萧劲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第13兵团程子华任司令员, 萧华任政治委员 第14兵团刘亚楼任司令员, 莫文骅任政治委员 第15兵团邓华任司令员, 赖传珠任政治委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