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06-1-12 06:06:42
|
只看该作者
二、让我们荡起双浆
1999年夏季,在时隔8年后我又回到了养育过我的家乡。这次回去的主要活动内容是与小学的同学聚会。从1966年考完中学,绝大多数同学就分手了,一晃33年过去了,弹指一挥。我们大概15位同学凑到了一起,各述沧桑,心情酸甜苦辣!我们从中午喝到晚上,喝醉了就唱卡拉 OK,唱得最多的就是《让我们荡起双浆》。
让我们荡起双浆
小船儿推开波浪
..........
这是凝聚我少年美好记忆的终生难忘的一支歌,这首歌陪伴我度过了最美好的小学六年的时光。
1960年,我的学生时代开始了。在当时那个年代,在我这个年龄上学是很早的了。一般都是7周岁或更大一些。我上学早的原因主要是没有人管我。哥哥姐姐们上学,妹妹上幼儿园。我自己经常把钥匙丢掉而不得不到厂里找我的母亲。实在没办法,我参加了1960年6月份的入学考试。流利地数到100是没问题的,但由于紧张,被8+5=?难住了,学校的老师也嫌我太小,所以没有考上。学校已经放暑假了,我的父亲又领着我到学校,正好找到一位值班的老师,穿着黄军装,大概是一名退伍兵。我父亲反复讲了我家的难处和我的聪明,老师同意让我数数,我又流畅地数起来,大概数到50多,老师就打断我,说好吧,等开学看榜吧。就这样,我在6周岁的时候,迈进了学校的大门,开始接受新的知识,也走上了一种新的生活道路。
我就读的学校是最好的一所小学,叫实验小学。校园非常美丽,绿色的木质校门,上面是两支巨大的钢笔的模型相交,中间是一本书,象征着对知识的探求和渴望。书的上方插着少先队队旗,在绿色的大门和绿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鲜艳。校园内到处是花池、树墙,各种体育设施齐全。学校的建筑都是灰砖平房,高大明亮。后来,随着文革的到来,学校与整套的教育机制一样渐渐地破败了,直到20年后在那里建设了全市重点高中,从那里走出的出类拔萃的学子遍布各个大学。
在小学六年当中教过我的老师们我还清楚地记得,虽然已经过去了40年。我感谢他们把我带入知识的殿堂,在我的成长道路上,像辛勤的园丁,把一棵稚嫩的小树修理得具有成材的基础。想起来,当时最年青的教师现在也有60多岁了。
我们是实验小学,是当时唯一一所在三年级就学外语的学校.我们学习俄罗斯语言,记得我们在老师的领读下,拖长音调朗读,象朗读汉语一样: 欧-恩-五-其-街-哩(他是男教师),阿-拿-五-其-街-哩-尼-擦(她是女教师)。教我们外语的老师是姓吴的男教师,同时教我们图画课。有一次,他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给我画像,画了两堂课的时间,我当时感觉他画得不象。他说我学习好,所以给我画像。
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是新调进来的刘老师,是一位年轻、高大、健壮、英俊的男老师。在所有的教师中,他是最有力量的。他曾经为全校的师生们表演高超的车技,自行车在他的驾驭下变得小巧玲珑,他还表演一个人和四个人对垒的拔河比赛,我们到郊区的草甸子野游,他带着训练用的手榴弹给我们表演,像真的一样,炸起来也非常吓人,把彩旗都炸飞了。我们的老师是一位充满活力,兴趣广泛的人。我们都为有这样一个班主任老师而自豪。我曾和几个学习好的同学(我学习不错)到刘老师家去过,他可能刚刚建立家庭不久,是一个温馨的小家庭,他的妻子对我们非常好。我们在他的家里做难题,都是智力测验题,刘老师很欣赏我们。在一次野游时,他英年早逝,在一条河里溺水而亡。我们非常悲痛,我没有看到当时的场面,我当时由于年龄小(10岁),走在后面,我到河边时,事故已经发生了。据说他带队刚到河边,他就脱衣跳下去,而深浅不定的凶险的河道吞没了他。这是我童年经历的一次悲伤的事件。
我在班级里年龄最小,但是比较聪明、淘气,有时也欺负女同学。记得最清楚的是我曾经打过一位女生的耳光。她年龄、个头都比我大,在我们后院住,他的爸爸长的很漂亮,像当时的“大生产”牌香烟盒上印的那个人。所以我一看到她爸就想起“大生产香烟”。我打了她后就跑回家,刚到家她就带着两位女生到我家告状,我吓得跑到我家的仓房顶上藏起来了,当时我9岁。
我们大院的路南是药材公司的后大门,药材公司前边的门市是当时最大的药店,后院也加工一些中药,所以后大门外堆满了炒中药的细沙.这些细沙便成了我们玩耍的宝地.我们最常玩的游戏是打马架,即一个人骑在另一个人的脖子上,构成一副马架,一般是两副马架对打。上下两个人共同努力,争取把对方扑倒。我由于身型精干,一般都是骑在别人的脖子上,身下都是健壮的孩子充当马。如果被对方扑倒,脚下是沙土,也摔不疼。但是有一次发生了意外,我们被对方扑倒后,没有直接倒在沙堆,我摔下来后头先撞到了水泥窗台,然后才掉到沙堆上。我摔得很重,不知道怎样回到家里,到家后就睡了过去。我的母亲发现白天从来不睡觉的我昏睡在炕上,非常奇怪,便叫醒了我,我一睁眼睛就呕吐了。我母亲吓坏了,我告诉她是打马架摔了。母亲急忙背着我到医院。这时天已经黑了,医院只有一位值班医生,是当时水平很高的医生,他听了我母亲的叙述,认真地摸着我的头,然后很严肃地说:“哎呀,这孩子的头摔偏了!”我母亲也摸了摸,说:“这孩子的头一小就是偏的,睡觉的姿势板不过来,头就睡偏了,哪是摔的呀?” 我实在憋不住地笑了。医生好象没再说什么,开了一些药。当时他决不会想到,18年后会成为我的岳父,他最小的女儿嫁给了我。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们新来个班主任,高高的个子,脾气很躁.但有个很好的名字---黄河,他的显著特征是耳廓上长两个细长的肉瘤,很好玩。他对我们很严厉,所以我们常常在他身后小声唱着:“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走廊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