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158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三年大饥荒洪湖没饿死一个人 全靠书记李金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9 17:2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6" width="95%" align="center" border="0" style="BORDER-RIGHT: #cccccc 1px dotted; TABLE-LAYOUT: fixed; BORDER-TOP: #cccccc 1px dotted; BORDER-LEFT: #cccccc 1px dotted; BORDER-BOTTOM: #cccccc 1px dotted;"><tbody><tr><td bgcolor="#f3f3f3" style="WORD-WRAP: break-word;"><font style="FONT-WEIGHT: bold; COLOR: #990000;">核心提示:</font>据《荆州地区志》记载,1960年死亡人数达115844人,远高于往年5、6万人的平均死亡人数。然而,也就在荆州地区,却有这么一个县,在其他地方人口增长率普遍趋近于零甚至负增长的时候,人口增长率却达到15.52‰。用民间的话说——这里没有饿死一个人。这个县就是洪湖县。</td></tr></tbody></table><p><strong>洪湖有个李金玉</strong></p><p><font face="Verdana">在三年困难时期,湖北洪湖的人口增长率反而出现高增长。民间传说,这里没有饿死一个人。“洪湖百姓认为这个答案很简单,因为洪湖有个李金玉。”</font></p><p><font face="Verdana">公元1960年,农历庚子年,经历过那年的绝大多数普通中国人,记忆中必定磨灭不去的有一个词:饥饿。</font></p><p><font face="Verdana">仅河南信阳一地,据其官方志载,这几年非正常死亡人数便达50万人之多。距离信阳不远的湖北荆州地区,据《荆州地区志》记载,1960年死亡人数达115844人,远高于往年5、6万人的平均死亡人数。然而,也就在荆州地区,却有这么一个县,在其他地方人口增长率普遍趋近于零甚至负增长的时候,人口增长率却达到15.52‰。用民间的话说——这里没有饿死一个人。这个县就是洪湖县。</font></p><p><font face="Verdana">为什么会如此?作家朱健国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洪湖百姓认为这个答案很简单,因为洪湖有个李金玉。”</font></p><p><font face="Verdana"><strong>寻找李金玉</strong></font></p><p><font face="Verdana">“李金玉?不晓得!”面对询问,洪湖一位刘姓的出租车司机茫然说,出生于70年代末的他显得有些腼腆,“你到乡下去问问吧,那里老人多,说不定有认识他的。”</font></p><p><font face="Verdana">在洪湖的石码头镇。一位老人在晒太阳,看到有人上前攀谈,老人连连摆手拒绝。直到听到“李金玉”三个字时,老人突然转过头来,眼睛突然泛出灼灼光华:“李金玉?当然晓得!好人呐!好人呐!”</font></p><font face="Verdana"><p><font face="Verdana">老人名叫周文勤,89岁,1956年担任石码头公社新路大队队长,一当就是20年。在周文勤的记忆中,就是在自己刚刚当上队长的那几年,有一个“个子大些,脸有点胖”的南下干部常来检查工作,这个人一看就是个知识分子,“说话慢,一句句搞得清白,声音大,我们一听都懂了。”旁边的人都叫他李书记。后来周文勤知道,这个人就是洪湖县委书记李金玉。</font></p><p><font face="Verdana">这位李书记作风简朴,平易近人。他下乡时就住老乡家里,“在老乡家里吃饭,要多给别人一点粮票。”</font></p><p><font face="Verdana">李金玉的这种廉洁作风也给陈汉梅留下了深刻印象。陈汉梅,75岁,曾任洪湖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常年跟随李金玉下乡工作:“我们下乡到群众中吃饭,都是要给钱的。我和他在石码头乡一个廖姓农民家里的草屋子里住了2个月。草棚里只能搁两个窄铺,下面码两块砖头,两层竹帘子垫起来,都是自己带的被絮。”</font></p><p><font face="Verdana">在周文勤和陈汉梅的回忆中,李金玉的形象一点一点清晰起来。这个“身高大约一米七,面色白净,待人说话老笑眯眯的,没有一点架子”的李书记不但清正廉洁,人也非常有才华。“李金玉自幼家境优越,上过私塾,也上过新式中学,文采口才都相当好。他作报告简明扼要,声音洪亮,特别会讲。洪湖的干部最喜欢听他的报告,听时一连几个小时,鸦雀无声。”陈汉梅回忆说。</font></p><p><font face="Verdana">“三年困难时期,李金玉应邀在武大作报告。武大的那都是学者,都是高材生,都是有名的人,听了他的报告后,全场热烈鼓掌,都说这个县委书记不错,讲得好。”</font></p><p><font face="Verdana">如果说,李金玉仅仅是一个“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的话,那并不会显得有多少特别之处,按照陈汉梅的话说,“那一代的县委书记大都比较廉政,生活作风比较艰苦,这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背景所形成的,并不是个别现象。”</font></p><p><font face="Verdana">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李金玉从大时代的背景中脱颖而出?</font></p><p><font face="Verdana"><strong>装满坛坛罐罐</strong></font></p><p><font face="Verdana">1955年,李金玉调任洪湖县委书记。</font></p></font>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17:22:27 | 只看该作者
<p><font face="Verdana">就在一年前,荆州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因为要保卫下游的武汉,洪湖县被定为泄洪区,结果全境被淹,全县数十万百姓在干部们的组织带领下四处逃难。李金玉来到洪湖,面临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p></p></font></p><p></p><p><font face="Verdana">时任洪湖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的韩耀辉回忆说,当时湖北省有人提议,干脆在洪湖直接搞合作社,不要搞千家万户了。这个提议在当时得到很多领导干部的赞同。也是在同一年,5月5日,毛泽东约见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强调说:“今后两三年是农业合作化的紧要关头,必须在这三年内打下合作化的基础。”</font></p><p><font face="Verdana">然而,洪湖县委居然坚决反对搞合作社。李金玉直言不讳:“要搞合作社,没有一定的思想基础和思想觉悟,那是空话!”李金玉得到了当时荆州地委书记孟筱澎的支持,加上水灾之后百废待兴,合作社的提议最终不了了之。</font></p><p><font face="Verdana">从1955年开始,洪湖的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到了1957年,洪湖县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5256万公斤,比1949年刚解放时增加了40%。“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全县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17.7%,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11.3%。1956年洪湖第一所中学成立、洪湖师范学院也正式开学……</font></p><p><font face="Verdana">一切都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font></p><p><font face="Verdana">李金玉的长子李树棠依旧记得,在1958年之前,洪湖的学校伙食是非常好的,“我们在学校吃伙食,3块8一个月,一个礼拜吃一顿野鸭,吃一次鱼块,吃一次红烧肉,这三餐必须有。”不仅在学校如此,“野鸭、鱼、虾,还有藕、莲蓬、菱角,在街上卖的,都一堆一堆的,那真是多!在街上到处是卖这些的,放学回家的路上到处都是。”</font></p><font face="Verdana"><p><font face="Verdana">韩耀辉说,那时候李金玉鼓励农民搞副业,种瓜种菜、打鱼打野鸭子。周围市县不敢这么搞,就非常羡慕洪湖人,说洪湖人生活好。洪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了。“在长江里,洪湖人旗子一摇,那些大船就靠过来了,换点好吃的,那时候一只鸡可以换一条呢子裤子。”<p></p></font></p><p></p><p><font face="Verdana">洪湖当时的名气甚至超越了省界。李树棠还记得,当年在放学路上,看得到很多湖南来的小商小贩,在叫卖自编的竹器。周边地区诸如嘉鱼、赤壁来的人就更多了,集中在新堤附近的一条河边上交易,人山人海。“实际上就是市场经济、自由贸易。”<p></p></font></p><p></p><p><font face="Verdana">洪湖在自己的小天地搞的“特殊化”,也引起了别人的关注。李树棠记得父亲曾跟自己讲过:“张平化(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向王仁忠(时任湖北省省委书记)告状,你们的李金玉把我们湖南人都拉到你们湖北去了。张平化说我这是‘三自一包’。”</font></p><p><font face="Verdana">有一天,李树棠走在大街上,听到广播中传出父亲的声音,“当时是在开三级干部会,广播大喇叭,远近都听得见。<strong>就是说要老百姓把坛坛罐罐装满。因为粮食不够吃,就要自己存粮。还有什么‘人怕出名猪怕壮’,他也在大会上也讲过的,好像就是要大家闷头干,莫吭声。”</strong></font></p><p><font face="Verdana">现在已经很难估量,这个充满实用主义色彩的“坛坛罐罐装满”给洪湖人带来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没有这几年的积累,洪湖的很多家庭很难熬过接下来的困难时刻。</font></p><p><font face="Verdana"></font>&nbsp;</p></font>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6-8 20:59 , Processed in 0.03898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