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楼主: 阿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搜集到的一些散碎对联

[复制链接]
45#
发表于 2008-9-20 00:23:53 | 只看该作者
有几个联相当水准
44#
发表于 2008-9-19 22:06:40 | 只看该作者
<<石屋余渖>> 民国·马叙伦

......

  ◎挽联惬当之难
  余不善为俪词,虽曾有所作,非当行也。挽联亦须为俪词,然须括死者行径、生者哀伤于数十百字中,尤觉难为。余每见有率然矢口,便成妙作者,羡之不已,以为此如酒有别肠也。及佐莫伯恒浙江财政厅为秘书,实司书启,拟诗词而已。幸此皆不多,而挽联顾不绝也。于是不能藏拙,姑试为之。记挽朱介人云:“捷献平吴,王常侍勋名最著,更来梓里持旌,堪继李家和乐,讵知录写归田,西风遽惊闻甲马;狱成钩党,毛督邮风谊难忘,况复油幢载笔,喜陪羊傅襟怀,岂意诗吟落月,白河遥望怅人琴。”挽黄克强云:“勋庸在国,妇女也争传姓氏;豪杰为神,英灵犹自镇山河。”又云:“赤手造新邦,千载勋名书册府;银涛归客柩,万家鸡黍哭先生。”挽蒋观云夫人:“父子负文武才名,母虽鸾参天上,青史犹余千岁寿;宾客多郭苻俦类,我欲鹤化庭中,秋风未许一杭来。”闻观丈甚许之。余自挽夏穗卿先生云:“先生是郑渔仲一流,乃以贫而死乎;后世有杨子云复生,必能读其书矣。”自谓颇称穗丈生平。又挽梁任公夫人云:“当国难时,片语促成夫子志,斯乃列女传人物;临命终际,一心归向华藏海,此真能仁氏信徒。”任公亦亟称之。挽王梦白云:“此世自多程不识,斯才不灭华新罗。”挽杨皙子云:“功罪且无论,自有文章惊海内;霸王成往迹,我倾河海哭先生。”挽朱古微先生云:“遗札犹存(先生为余题李云谷《残砚图》),此老已从王子晋;后生安仰,歌辞欲废鹧鸪天。”(《鹧鸪天》,强老绝笔词也。)挽马孟容云:“纵托神交,未识白眉终结恨;偏羁萍迹,遥瞻绛帐有余哀。”挽许叔玑云:“通经致用,自儒志一脉相承,谁令竟其长,树人以老,狼藉讲疏,讵意忽趋天上召(叔玑以脑溢血殁);志大才疏,负横塘廿年期许,自知终无所试,玩世不恭,陆沉人海,偏教连哭故人丧。”(王梦白先叔玑卒)自谓皆无自来习气。

=====整理稿=============
捷献平吴,王常侍勋名最著,更来梓里持旌,堪继李家和乐,讵知录写归田,西风遽惊闻甲马
狱成钩党,毛督邮风谊难忘,况复油幢载笔,喜陪羊傅襟怀,岂意诗吟落月,白河遥望怅人琴
---马叙伦挽朱介人

勋庸在国,妇女也争传姓氏
豪杰为神,英灵犹自镇山河
---马叙伦挽黄克强

赤手造新邦,千载勋名书册府
银涛归客柩,万家鸡黍哭先生
---马叙伦挽黄克强

父子负文武才名,母虽鸾参天上,青史犹余千岁寿
宾客多郭苻俦类,我欲鹤化庭中,秋风未许一杭来
---马叙伦挽蒋观云夫人

先生是郑渔仲一流,乃以贫而死乎
后世有杨子云复生,必能读其书矣
---马叙伦挽夏穗卿

当国难时,片语促成夫子志,斯乃列女传人物
临命终际,一心归向华藏海,此真能仁氏信徒
---马叙伦挽挽梁任公夫人

此世自多程不识
斯才不灭华新罗
---马叙伦挽王梦白

功罪且无论,自有文章惊海内
霸王成往迹,我倾河海哭先生
---马叙伦挽杨皙子

遗札犹存(先生为余题李云谷《残砚图》),此老已从王子晋
后生安仰,歌辞欲废鹧鸪天。”(《鹧鸪天》,强老绝笔词也。)
---马叙伦挽朱古微

纵托神交,未识白眉终结恨
偏羁萍迹,遥瞻绛帐有余哀
---马叙伦挽马孟容

通经致用,自儒志一脉相承,谁令竟其长,树人以老,狼藉讲疏,讵意忽趋天上召(叔玑以脑溢血殁)
志大才疏,负横塘廿年期许,自知终无所试,玩世不恭,陆沉人海,偏教连哭故人丧
---马叙伦挽许叔玑
43#
发表于 2008-9-19 21:58:11 | 只看该作者
<<小奢摩馆脞录>>  (民国)不著撰人
  ○苗沛霖诗联
  咸、同间,发、捻并起,其党中颇有人物,如石达开、李秀成、洪大全、苗沛霖辈为尤著。石达开文字最优美。洪大全临命时,吟咏自若。至李秀成临难之前,在囚中草口供,洋洋数千言,裒然巨帙,尤昭昭在人耳目者。惟苗沛霖则少表见。一日,余与友人翻家中旧书,忽于乱纸堆中检出一纸,中书苗沛霖诗联二章,语近俚俗,不及达开之吐属隽永。然当日起义原因,与其愤恨地方官之专横暴敛,情见乎词,录之以备野史稗官之采。诗云:“故园东望草离离,战垒连珠卷画旗。乘势欲吞狼虎肉,借刀争剥马牛皮。知兵乱世原非福,卧死寒窗不算奇。为鳖为鱼终不免,将归大海作蛟螭。”联云:“甚么天主教,敢称天父天兄,丧天伦,灭天理,竟把青天白日,搅得天昏,何时伸天讨天威,天才有眼;这些地方官,尽是地痞地棍,暗地鬼,明地人,可怜福地名区,闹成地狱,到处抽地丁地税,地也无皮。”
  ○柯逄时
  某公抚赣多暴政,赣民苦之。时有嵌姓名为联额者云:“逢君之恶,罪不容于死;时日曷丧,余及汝偕亡。”匾额为“执柯伐柯”。
......
戊戌政变,谭浏阳被戮,其尊人亦以是摘官。时人有集讣帖之首句,与殿试策之尾句,为联者云:“罪孽深重,不自殒灭,祸延显考;末学新进,罔识忌讳,干犯宸严。”又那拉氏当国时,恭亲王奕䜣适死,而德国亨利亲王来华时,翁常熟罢相,而夏同和大魁,有人作一联云:“恭亲王去,德亲王来,见新鬼应思故鬼;夏同和兴,翁同和败,愿贵人莫学常人。”华人诋外人为鬼,故有新鬼之目。夏,贵州人,翁则常熟人也。“贵人”、“常人”,用思尤巧。又合肥李相国与常熟翁师傅柄政时,人亦为联云:“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嵌官名地名而意主双关,真匪夷所思。陆剑南所谓“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者也。
......
京师陶然亭在南下洼城根旁近,为前清江藻所建,又号江亭,夙为文人宴会游玩之所,颇负盛名。其实不过黄土一丘耳,车尘马矢,喧杂不堪。惟秋夏之间,塘内芦苇高可隐身。而槛外西山,终日在望。都门喧嚣之地,有此点缀,差媲山林。盛名之来,或以此耳。亭内女墙断槛,题咏殆遍,佳者殊寥寥,惟李亦元三六桥诗联颇不恶。亦元诗云:“车走雷声辗动尘,千门驰道接天津。杜鹃九死魂应在,鹦鹉余生梦尚新。抱蔓黄台成底事,看花紫陌已无春。汉家陵阙都非故,残照西风独怆神。”三六桥联云:“载酒重来,问旧游几辈青云,几人黄土?拈花一笑,看今日满城风雨,满地江湖。”又京师相传,端方善诙谐。一日与张香涛同游陶然亭,张以陶然亭命对,端应声曰:“张之洞。”殊为巧合。
......
清制多赏功臣以孔雀翎、黄马褂为荣者,然颁赏之后,诸臣恒以章奏谢,谄语络绎,奇藻纷披,多有可笑者。记刘统勋尝蒙赐花翎谢恩折语,有“顾影惭深,举头恩重”八字为时传诵。后于敏中谢孔雀翎、黄马褂有一联云:“载而知重,宁惟假以羽毛?服且增荣,奚啻赐之颜色?”亦传诵一时。钩心斗角,措语益工矣。
......
===============整稿================
甚么天主教,敢称天父天兄,丧天伦,灭天理,竟把青天白日,搅得天昏,何时伸天讨天威,天才有眼
这些地方官,尽是地痞地棍,暗地鬼,明地人,可怜福地名区,闹成地狱,到处抽地丁地税,地也无皮
---苗沛霖讽刺清廷

逢君之恶,罪不容于死
时日曷丧,余及汝偕亡
---佚名嵌字联讽江西巡抚柯逄时

罪孽深重,不自殒灭,祸延显考
末学新进,罔识忌讳,干犯宸严
---佚名恶挽谭嗣同

恭亲王去,德亲王来,见新鬼应思故鬼
夏同和兴,翁同和败,愿贵人莫学常人
---佚名题时政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农常熟世间荒
---佚名讽官员

载酒重来,问旧游几辈青云,几人黄土?
拈花一笑,看今日满城风雨,满地江湖。
---李亦元题三六桥

顾影惭深
举头恩重
---刘统勋谢赏折子语

载而知重,宁惟假以羽毛?
服且增荣,奚啻赐之颜色?
---于敏中讽效刘统勋
42#
发表于 2008-9-19 21:42:19 | 只看该作者
<<民国趣闻>>  (民国)虞公 撰
......
北京著名花旦梅兰芳色艺超群,冠绝一时。都中名士,如樊山、实甫辈亦效法小杜龟年故事,宠之以章句。字里行间,皆以梅郎呼之。某日为梅郎合卺良辰,贺者自公卿大夫以迄走卒贩夫,咸来道喜,门庭若市,几不能容。有清季天潢某,以珠缀“鸿鸾禧”三字赠之,张于中堂。见者捧腹。诚所谓本地风光者也。又诸名流多有题赠,如樊樊山之滑稽联云:“安从辨你是雌雄,想月华金樽,也曾脂粉登场,为他人作嫁; 毕竟可儿好身手,趁椒风锦帐,莫不葫芦依样,舍正路弗由。”联亦谑而虐矣。其何以为新郎新娘地耶,可发一噱。
......
某总长声势倾朝野。特其生性风流蕴藉,端居不拘细行。其寓居京师时,曾于八大胡同中,征歌选色,乐而忘返。一时有杜牧猖狂之概。人因以“风流总长”目之。总长所眷妓曰“小凤者”娇小玲珑,殊可人意。总长寝食不离焉。相传有某院主人请总长书一联,总长曾凑集新名词,遗妓院云:“此是交通机关,倘思想代表热心,团体及个人,均沾利益; 亦属商业性质,除抱定金钱主义,要求与运动,两不赞成”。院中人以为无上荣幸,张于室中。见者莫不轩渠,然此联毕竟天衣无缝,语语吻合。总长其曼倩之流亚欤。
......
余友秦君中学毕业生也。日昨为秦与光华女学卒业生某女士合卺期。余往贺,见洞房中为众所注目之一联,特照录之如下:“娇揎红袖研生理,笑脱青衫试体操。”联中嵌用“生理”、“体操”二科学名词,可谓妙极!

============整理稿===========
安从辨你是雌雄,想月华金樽,也曾脂粉登场,为他人作嫁
毕竟可儿好身手,趁椒风锦帐,莫不葫芦依样,舍正路弗由
---樊樊山贺梅兰芳新婚

此是交通机关,倘思想代表热心,团体及个人,均沾利益
亦属商业性质,除抱定金钱主义,要求与运动,两不赞成
---某总长题某院(遗失妓院,成妓院联)

娇揎红袖研生理
笑脱青衫试体操
---佚名贺两学院学生新婚
41#
发表于 2008-9-19 21:37:08 | 只看该作者
<<民国政史拾遗>>  (近人)刘以芬 撰
......
  宋教仁先生为近代政治家。辛亥革命成功,先生即力主将同盟会改组为正式政党,与各小党合而成立国民党。迨国会选举,国民党颇占优势,先生遨游各省,力倡政党内阁之说。袁世凯闻之大恐,乃购人刺杀先生于京沪车站。
  先生虽为国民党首要,然与其他政党领袖多相友善,而与汤化龙、林长民两氏私交尤笃。先生遭变,汤挽以联云:“倘许我作愤激语,谓神州当与先生毅魄俱沉,号哭范巨卿,白马素车无地赴;便降格就利害观,何国人忍把万里长城自坏,从容来君叔,抽刀投笔向谁言。”是联对先生推崇备至,而于主谋刺杀先生者,词意之间,尤深致愤懑,一时争传诵焉。
......
今请述一事例,当前清光绪三十三年,余留学日本,暑期乘轮归国,抵门司时,波平如镜,船中人群集舱面,或步或谈。有闽人陈不浮者,新毕业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班,亦乘是轮归,隅坐独饮,微醺,忽起立演说,略云:“列强侵略中国甚急,灭亡之祸,迫在眉睫,而举国醉生梦死,冥然罔觉。其稍有识者,亦无一肯为鲁仲连、楚灵均,以唤起国魂,吾愿首为之倡。”语及此,忽攀登船栏,一跃入海,众阻之弗及。船主立命停轮,放舢板捞救,门司虽为内海,然海面甚阔,历三十分钟,卒无所获。全船咸感动,醵金为谋善后,中有某省候补道粤人刘骥,赴日考察学务归,独捐百金,并为文以吊之,吾辈亦撰句公挽,句为:“沧海横流,同舟愧乏扶倾策;东方始旦,一死吓醒鼾睡人。”一面举人返东京,向留日福建同乡会及学生总会报告,并筹开追悼会。
  时林宗孟(长民)方在东京,大不以陈之死为然,特挽以联云:“无所效而逃,名曰逋户;忍自戕其命,罪浮杀人。”所以责之者深也。句成以示其友人,咸以持论过激,力劝阻之,林慨然曰:“今日国势危殆若此,全赖有识之士相与戮力,庶足以图挽救,若人人皆以死了责,徒窃爱国之名,而不举救国之实,前途尚可问乎?吾宁得罪死者,不愿使生者群相效尤,至贻无形之大患!”其言亦殊有特见.
......
惟林(林宗孟)死后,世论颇多訾议,有谓段(琪瑞)待林尚不薄,倒张(作霖)即不啻倒段,非义所应尔者。又有谓郭于张为逆,“卿本佳人,奈何从贼”者,盖我国人多好以成败论人,林既不幸而败,其蒙世诟病也固宜。独梁任公挽林一联,最为持平之论,句云:“不有废,谁能兴,十年罅漏补苴,直愚公移山已耳;钧是死,庸奚择?一朝感激意气,遂舍身饲虎为之。”上联自忏过去谋导现势力于正轨,纯属徒劳无功。下联“感激意气”一语,实为林、郭结合之主因,非梁、林关系之深,安能言之真切若此?
......
========整理稿========
倘许我作愤激语,谓神州当与先生毅魄俱沉,号哭范巨卿,白马素车无地赴
便降格就利害观,何国人忍把万里长城自坏,从容来君叔,抽刀投笔向谁言
---汤化龙挽宋教仁

沧海横流,同舟愧乏扶倾策
东方始旦,一死吓醒鼾睡人
---佚名挽投海义士

无所效而逃,名曰逋户
忍自戕其命,罪浮杀人
---林宗孟挽投海义士

不有废,谁能兴,十年罅漏补苴,直愚公移山已耳
钧是死,庸奚择?一朝感激意气,遂舍身饲虎为之
---梁任公挽林宗孟
40#
发表于 2008-9-19 21:32:07 | 只看该作者
<<阳秋剩笔>> (清)不著撰人
......
成都胡研孙先生延官粮道时,曾议圈入署中,会以事不果。因题园中厅事楹柱云:“早年即梦想江南,真个来钟阜褰帏,青溪系艇;此地是前朝邸第,多少事绿杨眼见,红烛心知”。下句情深感慨,颇饶逸致。
......
清孝钦后升遐后,国人多哀悼之,撰联致挽者盈千累万,然佳构实少。惟易哭庵者,对仗既工且整,意思隐而含,杰作也。联云:“本来生生世世不愿入帝王家,从黑暗中放绝大光明,全力铸共和,普造金身四万万;以后岁岁年年有纪念圣母日,于青史上现特别异彩,同情表追悼,各弹珠泪一双双。”毕竟名下之笔,殆无人出其右者。
......
------------------------------------------------------
<<竹素园丛谈>>  (清)顾恩瀚 撰
......
复辟一役千秋自有公论,张勋以一武人而深明大义,功虽不就,志实可钦。成败论人,英雄短气。张殁后某君挽以联曰:“遗恨何穷,宗留守临殁犹呼渡河,道路皆为流涕;公论安在,武乡侯出师反书入寇,古今同一伤心。”沉著痛快,人人意中所欲言。此联传诵一时,亦足见普通人之心理矣。
......
杨子江蟂矶有孙夫人庙。孙夫人为吴大帝孙权之妹,后汉昭烈帝之继室也。史载吴中讹言昭烈帝梦逝,孙夫人闻之,祭奠江滨,遂投水死。尸逆流而上,至芜湖之蟂矶止焉。吴人葬之于蟂矶,钦其节烈,为之立庙,至今香火不衰。纪晓岚撰联云:“思亲泪落吴江冷,望帝魂归蜀道难。”(思亲、望帝皆鸟名)典丽工切,遂成绝唱。
......
==整理稿==
早年即梦想江南,真个来钟阜褰帏,青溪系艇
此地是前朝邸第,多少事绿杨眼见,红烛心知
---胡研孙

本来生生世世不愿入帝王家,从黑暗中放绝大光明,全力铸共和,普造金身四万万
以后岁岁年年有纪念圣母日,于青史上现特别异彩,同情表追悼,各弹珠泪一双双
---易哭庵挽孝钦后

遗恨何穷,宗留守临殁犹呼渡河,道路皆为流涕
公论安在,武乡侯出师反书入寇,古今同一伤心
---佚名挽张勋

思亲泪落吴江冷
望帝魂归蜀道难
---纪晓岚挽刘备孙夫人
39#
发表于 2008-8-28 14:22:52 | 只看该作者
徽州郑村贞白里牌坊东 汪华宫
乱世据六州,保境安民,煌煌功绩垂千古
治平朝帝阙,忠君爱国,赫赫英名满神州
    (这是动荡年代时,兵荒马乱里沧海横流的故事,受到徽州百姓拥戴的汪华,为保一方平安,金戈铁马,攻克被隋军所占的歙、宣、杭、睦、婺、饶六州。武德四年,汪华归顺大唐,并被授歙州刺史,死后谥号“忠烈公”。)

徽州民居
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
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
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西泠印社  吴昌硕
印讵无源?读书坐风雨晦明,数布衣曾开浙派
社何敢长?识字仅鼎彝瓴甓,一耕夫来自田间
38#
发表于 2008-8-25 08:08:45 | 只看该作者
宝殿礼金身  应笑浮生俱幻梦
疏钟传玉韵  不知谁是再来人
==四川崇州街子古镇  凤栖山光严禅院


疏钟传玉韵 一个玉字倒了胃口,好在不知谁是再来人收的漂亮。
lmno428 该用户已被删除
37#
发表于 2008-8-3 13:43:3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6#
发表于 2008-6-27 23:36:53 | 只看该作者
揭阳涵元塔联

印光西渡浴南离,占壁曜奎躔,瑞应当年舟楫
魁垒东搴仪北斗,看烽销搀息,醇还满地桑麻

--------------------------------------------------------------
  浩翰的榕江奔腾千里西来,流经渔湖半岛时突然向南拐了一个90度的大弯,继而又折向北,与榕江北河汇合东去,形成一个“凸”字形的小半岛。长美村袁姓家庙就坐落在“凸”字形小半岛的中间。

  袁氏家庙是三进三开门五开间的建筑,富有元代潮汕建筑特色,其规模之大,极为罕见。在当地历来有“潮尾祠堂港尾宫”之说。宗祠分前厅、正堂、后堂三大殿。据长美村老人介绍,宗祠是元朝至顺丰年间所建,迄今660多年。清康熙五十一年重修,仍保持元代的建筑风貌。  

  我们看到袁氏家庙三大殿之上,呈牛角形或新月形的嵌瓷室脊,有种奔放、豪迈的感觉。宫阙式的墙体虽经数百年风雨的冲刷,仍完好如初。  

  古祠内,可见三大殿梁上精美的木雕。祠内还保存着梁上脱落的木雕鳄龙和一块木雕楹联。楹联是清乾隆乙丑科进士袁?为宗祠所撰书的对联之下半部。

  经查、袁?所撰楹联全文为: 

  自浙迁潮 五骢八座 陶出文章负荷

  因州名里 四女六牛 钟来礼乐箕裘

  此联对仗工整,平仄交替,极富韵味。但因其所包含的历史、典故及天文知识等非常丰富,我们一时难解,经长美老人们的解释,又查辞典又请教市里文史行家,方初解其意。

  “自浙迁潮”“因州名里”浓缩了一段历史,始祖袁琛,原籍浙江龙游县,宋仁宗庆历年间登进士第,官至兵部尚书。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袁琛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被贬为潮州刺史。后王安石变法失败,朝廷废党碑、赦罪责,召袁琛回就复职。时年袁琛已66岁,自愿辞官退隐,终老潮州,居海阳县云步乡(今潮安县)。其子袁熙(宋元祐三年戊辰科进士、官至御史中丞)自海阳迁到今渔湖镇袁厝寨创村立籍。后来,袁琛的七世孙袁贤(元成宗大德四年举人)、袁敦(元世宗至元二十三年进士)又于元成宗大德九年(公元1035年)迁至今长美村。创村时因用潮州之“潮”命名“阳潮里”,俗称“潮尾(美)袁”。后来,村庄分为现在的长美、阳美、福田、河上4个自然村。因为长美是创始之处,也称潮尾袁寨内。

  五骢八座。五骢即五马,汉时太守乘坐的车用五马驾辕,后代作为太守的代称;汉唐时代,以尚书令、仆射、五曹或六曹(部)尚书称为“八座”。潮汕袁氏第一代袁琛、第二代袁熙,分别为兵部尚书、御史中丞,皆有“八座”之称。据初略统计,袁琛后代登进士第的有11人、举人23人、贡生15人,任太守或相当太守官职者自然不乏其人。“五骢八座”联用既是平仄之需要,也符合事实,实在是绝妙之作。

  陶出文章负荷。“陶出”作“陶冶”解。袁氏一门,历来重视诗书礼义。在家族浓郁的书香熏陶下,自古以来人才辈出。

  四女六牛。取女星、牛星而言。指女宿四星和牵牛星。对于联义,一说指长美村的方位,另一说指家庙建筑中的“分金”,女四牛六。两说均指方向、方位。清嘉庆十八年,兵部尚书兼两广总督蒋修铭为《袁氏族谱》撰序:“村居之胜,左宝塔,右仙桥,翠岫列屏,清江绕座,比闾一姓,烟火千家”,此文也有堪舆学成分。

  钟来礼乐箕裘。《礼记·学记》云:“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后世以“箕裘”比喻祖先的事业。“钟”与上联之“陶”对应,作动词,意为奏起庄重的礼乐歌颂祖先的德业。

  初解古联,也初解了长美村深厚的人文积淀,使我们感受到古村无穷的魅力。
======节选自--渔湖镇长美村走笔

作者:杨建东 陈洁丹 袁海生
35#
发表于 2008-5-1 15:26:34 | 只看该作者
<p>在某摄影论坛找到苏州怡园内其它些许集句楹联:</p><p>玉延亭为半亭,小巧精致,亭中额上署有顾文彬的跋亭中有石桌石凳,供游人小坐休憩,亭壁有一副石刻对联:“静坐参众妙;清潭适我情。”</p><p><font color="#990000">坡仙琴馆......</font><font color="#000000">室中有顾文彬集南宋辛弃疾词对联一副:“素壁写《归来》,画舫行斋,细雨斜风时候;瑶琴才听彻,钧天广乐,高山流水知音。”</font></p><p>拜石轩中,有顾文彬集南宋著名词人吴文英词对联一副:“松影阑下,螯峰对起;梅花清梦,翠羽飞来。”</p><p>玉虹亭旁,为石舫,室作“舫”形,两边和合窗下设栏凳,窗外两面皆有湖石,其意在石,不在舫,故名。室内陈设石台、石桌、石鼓凳,室内器物均以白石斫成,又名“白石精舍”。室中有“绕遍回廊还独坐”额,取苏东坡诗,下悬方形挂屏,内嵌天然云石,左右两边挂对联一幅:“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为郑板桥书。,</p><p>北厅藕香榭,前有平台,面山临池,面山临池,池中原植有台莲,红白相间,色彩绚丽,是夏日赏荷佳处,故又名“荷花厅”。厅中匾额为现代书法家顾廷龙书。厅中原挂有郑板桥画翠竹银杏画屏四块,清影摇风,生动有致,李文田书银杏字屏四块,皆为珍品。厅中除有园主集宋词的长联外,庭术两侧挂有顾文彬自撰联一副:“舆古为新香霭流玉;犹春于绿荏苒在衣。”借指藕香榭前景色的四季常新,联想春天的春风和煦温馨</p><p>由碧梧栖风轩特廊北行,便是别具特色的面壁亭,亭前一泓碧水,取禅宗第一祖菩提达摩渡江、面壁的典故命名。“达摩折苇渡江,止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而坐”,面壁十年,静坐参禅。<img src="http://csgarden.infohook.com/images/yi_other/yiyuan4.jpg" align="right" border="1" alt=""/>这里亭面对石壁,故名。额为吴大书。亭后石壁有一面大镜,映照着对面假山和山顶螺髻亭的景色,假山、花树映于镜中,颇有“镜里云山入画屏”之意。顾文彬选集的辛弃疾、周密的词联描绘了此亭周围的石壁、假山、洞壑和亭前的碧流之景:“云洞插天开,欲往何从,一百八盘狭路;湘屏展翠叠,临流更好,几千万缕垂杨。”</p><p>------------------------</p><p>&nbsp;&nbsp; 可惜作者志在摄影,文字中略题了一点集联。偶也只筛选了相关对联的部分文字,歉意。</p>
34#
发表于 2008-5-1 15:25:06 | 只看该作者
<p>在某摄影论坛找到苏州怡园内其它些许集句楹联:</p><p>玉延亭为半亭,小巧精致,亭中额上署有顾文彬的跋亭中有石桌石凳,供游人小坐休憩,亭壁有一副石刻对联:“静坐参众妙;清潭适我情。”</p><p><font color="#990000">坡仙琴馆......</font><font color="#000000">室中有顾文彬集南宋辛弃疾词对联一副:“素壁写《归来》,画舫行斋,细雨斜风时候;瑶琴才听彻,钧天广乐,高山流水知音。”</font></p><p>拜石轩中,有顾文彬集南宋著名词人吴文英词对联一副:“松影阑下,螯峰对起;梅花清梦,翠羽飞来。”</p><p>玉虹亭旁,为石舫,室作“舫”形,两边和合窗下设栏凳,窗外两面皆有湖石,其意在石,不在舫,故名。室内陈设石台、石桌、石鼓凳,室内器物均以白石斫成,又名“白石精舍”。室中有“绕遍回廊还独坐”额,取苏东坡诗,下悬方形挂屏,内嵌天然云石,左右两边挂对联一幅:“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为郑板桥书。,</p><p>北厅藕香榭,前有平台,面山临池,面山临池,池中原植有台莲,红白相间,色彩绚丽,是夏日赏荷佳处,故又名“荷花厅”。厅中匾额为现代书法家顾廷龙书。厅中原挂有郑板桥画翠竹银杏画屏四块,清影摇风,生动有致,李文田书银杏字屏四块,皆为珍品。厅中除有园主集宋词的长联外,庭术两侧挂有顾文彬自撰联一副:“舆古为新香霭流玉;犹春于绿荏苒在衣。”借指藕香榭前景色的四季常新,联想春天的春风和煦温馨</p><p>由碧梧栖风轩特廊北行,便是别具特色的面壁亭,亭前一泓碧水,取禅宗第一祖菩提达摩渡江、面壁的典故命名。“达摩折苇渡江,止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而坐”,面壁十年,静坐参禅。<img src="http://csgarden.infohook.com/images/yi_other/yiyuan4.jpg" align="right" border="1" alt=""/>这里亭面对石壁,故名。额为吴大书。亭后石壁有一面大镜,映照着对面假山和山顶螺髻亭的景色,假山、花树映于镜中,颇有“镜里云山入画屏”之意。顾文彬选集的辛弃疾、周密的词联描绘了此亭周围的石壁、假山、洞壑和亭前的碧流之景:“云洞插天开,欲往何从,一百八盘狭路;湘屏展翠叠,临流更好,几千万缕垂杨。”</p><p>------------------------</p><p>&nbsp;&nbsp; 可惜作者志在摄影,文字中略题了一点集联。偶也只筛选了相关对联的部分文字,歉意。</p>
33#
发表于 2008-5-1 15:09:17 | 只看该作者
<p>清代顾文彬集宋人词为联,辑成《眉绿楼词联》,题苏州怡园主为景:</p><p>临水看云,寸心分付梅驿;</p><p>挥毫赋雪,一笑写入瑶琴。</p><p>&nbsp;&nbsp; ===集张玉田词,题南学化亭</p><p>鸟啭歌来,花浓雪聚;</p><p>云随竹动,月共水流</p><p>&nbsp;&nbsp; ===集古文句。上联庾信《射马赋》,下联陈后主《掖庭度雁赋》</p><p>天然深秀檐前树;</p><p>自在流行槛外云。</p><p>&nbsp;&nbsp; ===集碑文句。颜鲁公《多宝塔铭》</p>
32#
发表于 2008-4-19 23:36:56 | 只看该作者
<p>贵阳古城门楹联一组</p><p>东门,又称武胜门</p><p>楼伫蟾光先入座;山随龙势远穿城。</p><p>南门,又称朝京门</p><p>雄撑地极凌三楚;险辟天关镇百蛮。(这下联,现在估计得修改了)</p><p>西门,又称圣泉门</p><p>近听河声宜洗马;远窥山意欲搏狮。</p><p>北门,又称柔远门</p><p>笙歌十里市中市;冠盖千家城外城。</p><p><br/>次南门,又称德化门</p><p>排闼双峰青对峙;绕城二水翠交流。<br/>&nbsp;&nbsp;&nbsp;&nbsp;</p><p>新东门</p><p>谷播元辰农待雨;花探上已女如云。</p><p>威清门</p><p>峰挺狮形争巽位;岭穿龙脉演乾爻。&nbsp;&nbsp;&nbsp;&nbsp;</p><p>六广门</p><p>关雄北控三巴远;江险西围六广深。</p><p><br/>洪边门</p><p>隔岭田耕乌党近;插云山拥鹿疃高。</p>
31#
发表于 2008-4-19 23:26:47 | 只看该作者
<p>贵阳来仙阁大门楹联</p><p>&nbsp;&nbsp;&nbsp;&nbsp;笛韵抑扬晴后蚓&nbsp;<br/>&nbsp;&nbsp;&nbsp;&nbsp;琴音断续晚来蝉</p><p>作者不详.</p>
30#
发表于 2007-12-4 20:13:17 | 只看该作者
<p>  □王茜芹<br/>  叶县县衙大门口青柱子上挂着一副楹联:</p><p>&nbsp;&nbsp;&nbsp; 天听民听,天视民视;</p><p>&nbsp;&nbsp;&nbsp; 人溺己溺,人饥己饥。</p><p><br/>&nbsp;&nbsp;&nbsp; 作者是清同治年间知叶县事的知县,复姓欧阳,名霖,在任六年,离我们现在,也就一百多年的光阴。</p><p>&nbsp;&nbsp;&nbsp; 上联出自《尚书·泰誓中》。这是周武王姬发率众伐殷,既渡黄河,在河北岸对部誓词中的一句话,原文是“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大意是,上天的看法,出自我们老百姓的看法;上天的听闻,出自我们老百姓的听闻。下联来自《孟子·离娄》。原文是“禹思,天下有溺之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之者,由己饥之也”。大禹是治水的官,他常想,假若有人掉在水里淹死了,这就是我把他淹死的,因为我没有尽到责任,没有把水治好!稷是黄帝时管农业的官员,他常思考:现在要是有人受到饥饿,或者因饥饿而死,这是自己没有把百姓带好,没有收到足够的粮食,因此,民众的饥饿、死亡都是因我的无能而造成的,我应该负全部责任。</p><p></p><p>------------------<font color="#ee0000">原文比较长,偶只摘录了对联相关部分,把对联加了标点符号。</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4 20:18:52编辑过]

29#
发表于 2007-11-19 21:31:29 | 只看该作者
<p>刚发现一篇“<font size="3">以古为镜----读内乡县衙楹联有感</font>”,准备转帖子,结果复制不了,干脆自己打字,直接摘录,可惜那些评叙文字了......</p><p>--------------------------------</p><p>河南省内乡县县丞衙大门:</p><p>宽一分,民多受一分赐;</p><p>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钱。</p><p>县衙大门:</p><p>治菊潭,一柱擎天头势重;</p><p>爱郦民,十年扎地脚跟牢。</p><p>大堂门柱:</p><p>欺人如欺天,勿自欺也;</p><p>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p><p>刑钱夫子院:</p><p>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p><p>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相关。</p><p>三堂门:</p><p>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p><p>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p><p><font color="#ee0000">(这联按照意思,偶觉得尾巴处,上联平下联仄在思想内容上合适)</font></p>
28#
发表于 2007-11-18 22:21:41 | 只看该作者
<p>  乾隆皇帝一向以广题诗文而著名,他一生仅题写诗词就有四万余首,所题的匾额楹联也不计其数。现在景山上的五座亭子都是清乾隆时期所建。</p><p><br/><br/><iframe src="http://www.ynet.com/gall/ast.jsp" width="0" scrolling="no" height="0" style="VISIBILITY: hidden;"></iframe></p><p class="ad" style="FLOAT: right; TEXT-ALIGN: center;"><!--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http://219.239.182.118/adx.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http://219.239.182.118/adjs.php?n=453138509&amp;what=zone:160&amp;exclude=,&amp;referer=http%3A//www.baidu.com/s%3Flm%3D0%26si%3D%26rn%3D10%26tn%3Dyokcom%26ie%3Dgb2312%26ct%3D0%26wd%3D%25E9%25BA%25C1%25AA%26pn%3D290%26cl%3D3"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noscript></noscript></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乾隆皇帝曾经为景山题过不少的匾额楹联,比如寿皇殿广场的牌楼上仍然保留着乾隆皇帝御笔所书的汉白玉匾额。<br/><br/>  景山的五座亭子,地处如此重要的位置,应该是四面都有内外的楹联才符合清代的规制。但是,景山五亭上不仅没有留下乾隆皇帝题写的楹联,目前,也没有发现其他任何关于楹联的记载,这未免有些不合情理。</p><p>  现已查到一些有关景山楹联题额的内容。<br/><br/>  观德殿<br/><br/>  外额原为嘉靖皇帝所题:“观德殿”<br/><br/>  殿内匾额和楹联均为乾隆皇帝所题:“正大光明”<br/><br/>  楹联题为:</p><p>&nbsp;&nbsp;&nbsp; 琴韵声清,松窗滴露依虫响;书帷夜永,萝壁含风动月华。</p><p>&nbsp;&nbsp;&nbsp; 永思殿西暖阁为乾隆皇帝所题楹联:<br/><br/>  一气感通昭陟降,万年嗣服式仪型。<br/><br/>  东暖阁题为:<br/><br/>  视听思无远,天心皆有孚。</p><p>-----------------摘选自《北青网》,有删节<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8 22:22:38编辑过]

27#
发表于 2007-11-18 21:26:59 | 只看该作者
<p>刘凤诰(1760-1830),字丞牧,号金门,是萍乡上栗县赤山乡石岘泉村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后,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六年任翰林院侍读大学士。其后历任国子监祭酒、太常寺卿、内阁学士、兵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等职。乾隆皇帝很赏识他,称他为“江西大器”。</p><p>近日,在萍乡上栗县东源乡江岭村破旧的李氏祠堂废墟的两根石柱上,发现一副由清代著名学者刘凤诰题写的楹联。据文物专家称,这是国内首次发现的署有刘凤诰姓名的亲情楹联,是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p><p>江南垂令绪,田可耕,桑可蚕,家风近古<br/>京兆播芳声,训如父,爱如母,世泽犹长</p><p>---------摘选自《中国江西网》</p>
26#
发表于 2007-6-19 16:13:25 | 只看该作者
<p>“北平”源于右北平郡,战国时燕国置。 <br/>秦灭燕后沿用,辖地在河北东北部和辽宁西部,治所在蓟县,现在北京当时属广阳郡,与右北平之间隔着渔阳郡。 <br/>西汉时北京属广阳国,东汉复为广阳郡,均与右北平隔着渔阳郡。《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广居右北平”。 <br/>三国时北京属燕国,右北平北部为东鲜卑(后为宇文部)所侵,其地日狭。渔阳不变 <br/>西晋时,燕国并渔阳郡。右北平郡改称北平郡,辖地不变。 <br/>东晋十六国时三郡辖地多有变化,燕国时称燕国时称燕郡,渔阳时设时撤,北平较稳定。 <br/>元魏时,北平郡迁新昌(今卢龙)属平州(州治在辽西郡)。今北京为燕郡,为幽州州治所在。渔阳属幽州。 <br/>隋时,撤辽西郡,北平郡治不变。渔阳郡治还至现蓟县。今北京属涿郡,辖地广大,自天津向西北延伸出长城与突厥相接,郡治时称蓟县,在今北京西南。 <br/>唐时北平郡改平州,714-743年为安东都护府,渔阳分为蓟州和檀州,北京为幽州治所,辖大约今天京津两市,置范阳节度使。至此“北平”第一次消失。“北京”尚未出现。 <br/>梁时,北京称幽州,置卢龙节度使。后唐依旧。晋时割与契丹。北平未出现 <br/>辽时,实行五京制,有上京、东京、西京、南京、中京,无“北京”,今北京为南京析津府。北平未出现,原地为平州。 <br/>金时,实行五京制,有上京、东京、西京、南京、北京,其中“北京”在今内蒙古赤峰南、宁城西,称北京大定府。今北京为中都大兴府。“北京”第一次出现。北平未出现,原地为平州。 <br/>元时,今北京为大都路,辖大约京津两市。北平未出现,原地为永平路。北京未出现。 <br/>明初,北京称北平,北平至此重新出现。明成祖迁都前改北平为北京,实行两京制,迁都后亦称京师。“北京”出现,“北平”再度消失。 <br/>清朝入关,袭用明朝称法。 <br/>清帝逊位,袁世凯窃权,拒绝南下,国民政府被迫迁往北京,北京名称不变,北平未出现。 <br/>北洋政府倒台后,国民政府驻南京,北京改称北平。 <br/>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复改北平为北京,定都于此。“北平”至此消失。 </p><p>估计民间这么称呼还是有所保留的吧.</p>
25#
发表于 2007-6-19 12:21:01 | 只看该作者
<p>春联则是:北平都督检(无木)事,南台御史大夫。横批:图个吉利。<span lang="EN-US"><br/></span></p><p><span lang="EN-US">佥事</span></p><p><span lang="EN-US">归庄怎会用“北平”两字?明自成祖后,有北京而无北平吧?</span></p>
24#
发表于 2007-6-19 02:26:38 | 只看该作者
<p>  清 钮秀(玉旁)《瓠(角旁)剩续编》:<span lang="EN-US"><br/></span>  昆山归庄抗清失败,嫉世愤俗<font face="宋体"><span lang="EN-US">,</span>写了不少有力量的对联:</font><span lang="EN-US"><br/></span>  两口寄安乐之窝,妻太聪明夫太怪<span lang="EN-US"><br/></span>  四邻接幽冥之宅,人何寥落鬼何多。<span lang="EN-US"><br/></span>  春联则是:北平都督检(无木)事,南台御史大夫。横批:图个吉利。<span lang="EN-US"><br/></span>  另有:一枪戳出穷鬼去,双钩搭进富神来。横批:“结绳而治”。<span lang="EN-US"><br/></span></p><p><span lang="EN-US">  赌不输钱,天下经营第一;<span lang="EN-US"><br/></span>  嫖不伤命,世间乐事无双。<span lang="EN-US"><br/></span>  民谚是通情达理的。吾乡有本《越谚》,挺有趣,当年上海书局出过影印本,盼出注释本。<span lang="EN-US"><br/></span></span></p><p><span lang="EN-US"><span lang="EN-US">  孔祥熙曾与鲁迅先生交好,鲁迅逝世后,孔送挽联:“一代高文树新帜,千秋孤痛托遗言”,孔之为人且不说,从挽联上看,可谓鲁迅先生之知己。鲁迅浙江名人,老牌的革命党,在政府里很有些好朋友。<span lang="EN-US"><br/></span></span></span></p>
23#
发表于 2007-5-11 05:19:54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4"><font size="3">《蕉廊脞录》</font></font></p><p><font size="4"><font size="3">清·吴庆坻 </font></font></p><p><font size="4"><font size="3">-------------------------------节选----------------</font></font></p><p><font size="4">○杨文莹</font><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3f3e3;">春秋</font></p><p><font size="4">庚子袁太常之丧归杭州,雪渔撰朕语免之曰:“时局艰哉,读三疏洋洋,祸福不可知,尽犬马愚诚而已;男儿死耳,叹孤忠耿耿,是非终有定,问春秋直笔何如?”此事吊免,措辞最难,此联可谓得体。</font></p><p><font size="4">○沈谦</font><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3f3e3;"><br/>wr~*LO#}-k+aj8s/T</font><br/><br/><font size="4">沈谦字去矜,六岁能辨四声。既长,补诸生,才名为西泠十子之一。鼎革后,隐于医。其先人逸真先生,善歧俞之术,故吴百朋赠诗,有“乃公术过长桑君”之句。先大父辑杭郡诗时,得里中金氏所藏去矜手书诗卷,其自跋云:“庚寅四月二十三日四鼓过寒山,晓月映塔,流尸触船,披衣起视,悲怆欲绝,离乱之苦,大略可见。天明因录本年五言律四十四首,聊以当哭。”诗中如“鼓鼙孤客泪、书札故人心”,“孤冢儿啼苦、空庭马迹深”,“白发悲行役、青山厌乱离”,“苦雾沉荆棘、青磷见髑髅”,多凄婉之音。</font></p><p><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3f3e3;">文学<font color="#000000" size="4">○李桓自勉联句<br/><br/>李黼堂中丞桓病中作自勉联句,云:“作秀才十年,作外吏十年,作江湖野老三十年,来日无多,于愿已足;刻圣迹百卷,刻自著百卷,刻耆献类征七百卷,几生修到,其书满家。”中丞尝刊《阙里文献考》一百卷,刊奏议、书牍、诗文为《宝韦斋类稿》一百卷。</font></font><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3f3e3;"></font></p>
22#
发表于 2007-5-11 04:59:23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4"><font size="3">《蕉廊脞录》</font></font></p><p><font size="4"><font size="3">清·吴庆坻 </font></font></p><p><font size="4"><font size="3">-------------------------------节选----------------</font></font></p><p><font size="4"><font size="3"></font><br/>○黄国瑾诗谶<br/></font><font size="4">  法源寺僧静涵,自画小影,遍乞公卿名流题咏,常熟翁尚书、吴县潘文勤、南皮张尚书、丰润张幼樵副都、贵筑黄再同编修诗皆有诗。再同诗中一联云:“白怜僧鬓垂垂短,红妒花颜岁岁妍。”颇寓伊郁之感。未几奔其尊人子寿先生之丧于武昌,遽以毁卒。讣至京师,同人于法源寺为位而哭之,余亦与焉。重展旧题,可胜怅惘。编修尝读书寺中,其西偏室三楹,榜曰“书龛”,再同手书也。</font></p><p><font size="4">○京师全浙会馆<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3f3e3;">文学|虚拟</font>  </font></p><p><font size="4">&nbsp;&nbsp;&nbsp; 按《杭郡诗辑》赵先生小传云:“其地即月张园故址,先生筑寄园以居北游者。”吾师瑞安黄漱兰通政撰联云:“乡萃吴越英华,各励?名,敢道人文甲天下;槐市继朱查觞咏,重新别业,恰逢春闰似当年。”昔竹移居下斜街,初白赠诗,有“最爱今年春带闰”句,是年亦闰三月,故云。青田端木国瑚尝居藤舍注《易》,见《太鹤山人诗稿》。</font></p><p><font size="4">○京师陶然亭</font><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3f3e3;">战略,装备,游戏,投资,理财,股票,网络,证券,SOHO,虚拟文学,中文论坛,春秋中文,贴图,小说,历史,战争历史,中国历史E0d8dCs)~<br/>{4V$I</font><br/><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3f3e3;">文学|虚拟文学|武侠奇幻|历史文化|休闲E<br/>T/u2a*?</font><br/><font size="4">  京师陶然亭在黑窑厂南慈悲庵内,康熙间江郎中藻所建,取白香山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之句以名之,又名江亭,士大夫宴集胜地也。曹习庵学士诗“穿荻小车如泛艇,出林高阁当登山”,情景最合。庵内有辽寿昌五年、金天会九年石幢各一。</font></p><p><font size="4">○皋皋鹏鹏</font><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3f3e3;">bbs.cqzg.cn c_ Zkl_</font><br/><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3f3e3;">bbs.cqzg.cnz5y|Jq%v</font><br/><font size="4">  家小谷太守清皋、西谷府丞清鹏,为谷人祭酒孪生子。幼时声貌无异,家人几不能辨,以羁角左右别之。祭酒封翁晚年目双瞽,两孙至前,则摸羁角呼之曰:“尔皋皋耶?”“尔鹏鹏耶?”年十七,同入县学。后随祭酒于扬州安定书院,命小谷与兄小酉作鲥鱼诗,小酉句云:“安得万钱供箸下,却逢四月往江南。”小谷诗云:“人情争染脂韦易,世味能消骨鲠难。”祭酒笑曰:“大儿不脱寒俭气,要亦名士风流,八儿乃欲为强项吏耶?”一时传为美谈。</font></p><p><font size="4">○曹籀</font><br/><font size="4">谭复堂日记尝痛诋之,称为曹老人,谓其实不知学,此又文人相轻之习。丈尝入京师,年五十时,吴县潘文勤师寿以联曰:“代推小学有达人,天假大儒以长日。”语极推重,盖说经治小学,文勤固深佩之也。</font></p><p><font size="4">○富阳董氏绝而复续</font><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3f3e3;">文学|虚拟文学|武侠奇幻|历史文化|休闲~1JQ#L L!\!N}'^f-W</font><br/><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e3f3e3;">文学|虚拟文学|武侠奇幻|历史文化|休闲hJ!\i<br/>h9P2h#N</font><br/><font size="4">  富阳董文恪、文恭父子,为一代名臣。文恭既正揆席,尝图形紫光阁。川陕平,赐骑都尉世职。年七十九,薨于位。睿庙临奠,御制挽诗,中一朕云:“但有诗书贻子侄,绝无货币置庄田。”并命刻诗墓次,以示后人。数传而后,子姓乏绝。文恭孙妇邱安人,茕茕居京邸。同治己巳南归,谒祠墓,稽谱牒,以族孙瑾承殇子继曾。后瑾有末疾,不能备宿卫,其子长龄,是为文恭五世孙,当袭世职。先大父与许信臣中丞,高辛才、濮少霞两观察,请于巡抚杨公疏闻于朝,先臣之门绝而复续。而邱安人力绵宗┙,动合礼意,亦可谓贤矣。</font></p>
21#
发表于 2007-4-14 05:53: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私奔 于 2009-7-29 21:30 编辑

入海云龙才子气
和风甘露贤人心
书法家沈觐寿曾书写一幅对联赠与嘉瑞

威震漳州  南国兵戈化礼乐 
惠流云水  西门宫阙亘河山
漳州云霄县城西威惠庙门联

人从剥腹后始见天地之心 
我在畎亩中犹乐尧舜之道
黄道周(1585~1646年),字幼玄,号石斋,是明末著名的文学家、天文学家和书法家。他曾任南明吏部、兵部尚书,积极招募义兵,抵御清军南进,不幸兵败被俘,殉节于南京。

数定三分扶炎汉 平吴削魏 辛苦倍常 未了一生事业
志存一统佐熙明 降魔伏虏 戚灵丕振 只完当日精忠
黄道周 福建省东山县铜陵关帝庙

义佐关刘,彪炳事功昭日月
气吞吴魏,刚张风节凛冰霜
蔡狮  福建省东山县铜陵关帝庙

石壁挂藤通篆意
桐荫滴露聆琴音
祝枝山

攻错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
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
国民党之元老李烈钧题蓬莱阁

云烟供静养
山水足清音
镇江北固逍遥宫
20#
发表于 2007-4-14 05:11:46 | 只看该作者
宋室久播迁,一蝶不随天下去
皇朝重举废,双麻曾向日边来

四海亦何常,邱客能居乾坤大
天潢虽已远,诗书振绪日月长

赵家堡位于福建漳浦县湖西盆地,是一座宋代赵氏皇族后裔于明朝万历年间仿照北宋故都汴京城的立意布局建造而成,绵延四百年至今仍保留着相当完整的原型风貌,素有“宋城”之称。赵氏族人介绍说,此二联记述了赵氏家族“一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赵家堡始祖赵范父子“双麻(雀)”不负众望、中兴家族的历程和赵氏后裔飘泊“四海”,表达对北方“天潢(皇)”故土的思念之情。
19#
 楼主| 发表于 2007-4-14 05:01:57 | 只看该作者
林间暖洒烧红叶
石上题诗拂绿苔
阜宁古黄河堆曲桥亭柱

万梅敢向雪中出
一枝独先天下春
阜宁古黄河梅林中的赏梅亭
18#
发表于 2007-3-20 01:10:59 | 只看该作者
数字对联
----------------------------
相传苏东坡当年赴京赶考时,就作了这样一副对子:

一叶孤舟,坐着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由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十年寒窗,进过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

上联顺嵌由“一”到“十”,写旅途劳顿之苦;下联逆嵌由“十”到“一”,忆寒窗苦读之情。妙极,巧极。

更令人赞叹的是清末潦倒一生的老秀才为当地两位惨死的背盐工写的数字挽联:

流一头汗,磨两脚茧,饿三餐饭,为四处难,养五口人,爬六县山,恨七沟八滩九道水,九九归一,小寒得一吊钱;

烧九棚炭,背八包盐,放七次排,遭六回险,算五个命,发四季烦,挂三儿两老一堂客,一一积九,大年哭九声天。

道尽了背盐工悲惨的命运,喊出了对黑暗社会的控诉,令人一洒同情之泪。
17#
发表于 2007-2-23 16:35:49 | 只看该作者
贵阳甲秀楼门口有一对联:
书云大手笔
镇海小神山

甲秀楼侧进食亭,亭内立宋帝赵昺石像,又设范良臣石像,捧食跪于地下.上刻横匾“君恩如海”四字,亭柱刻有对联云:
饷食矢孤忠,苔鲜祗今余碧血
维盘留旧迹,山亭终古挹芳型
16#
发表于 2007-2-23 16:04:08 | 只看该作者
贵州铜仁 印江县
梵净山:文昌阁

一层正面,有卷拱石圆门一道,装有木门两扇,向内开,可内闩外锁 圆门之上横架一条石,镌刻 "江域砥柱"四个钵子大的字,以作门额.

门框两边的白粉门枋上书有对联:
鸿路高搴 从此升云齐拾级
龙门峻极 须知平地有层梯

二层的对联:
戈踵还宜端寸
举头真欲到三

三层的对联:
桂岭秋香探月窟
杏林春色近天阶


梵净山护国寺:
上生下生  率众生同登极乐
大乘小乘  合群乘共享太平


金顶伽兰殿的对联:
时观雪雨生峰底
欲摘星辰置掌中


风蝉小筑的门柱对联:
风有鸣蝉方悦耳
蝉不籍风也扬声


《敕赐梵净山重建金顶序》:
仙洞灵台,咸棋布而胪列
奇峰古刹,俱风翥而鸾翔


黔江有与梵净山齐名的小武陵山,山上某古庙已毁,余山门有一古联
玉笋凌空曾向瓶中靡珠露
山环皓月好泛钵里现昙花

15#
发表于 2007-1-23 06:43:11 | 只看该作者
怒江  佚名

水无不怒石
山有欲飞峰


14#
发表于 2006-10-9 22:35:31 | 只看该作者
“孔子登临处” 牌坊,在红门宫前,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山东都察御史朱安等人建。坊上镌联:“素王独步传千古,圣主遥临庆万年。”

山东泰安岱庙楹联集锦

岱庙天贶殿联(清·高宗弘历)
青社开封  峙者宗山称岳长,
苍精降德  圣惟产物与天齐。


天贶殿联(清·吴云)
帝出乎震,
人生于寅。


东岳庙联(清·汪由敦)
云行雨施  不崇朝而遍天下,
理大物博  祖阳气之发东方。


岱庙雨花院联{清·梁章矩}
揽月居然凌上界,
搴云便要洒齐州。


东御座联(佚名)
唯以一人治天下,
岂为天下奉一人。


东御座东厢书房联(清·高宗弘历)
勤宣禁近天工亮,
化赞春熙福履申。


西厢房联(清·刘墉)
谢傅心情托山水,
子瞻风度是神仙。


岱庙寝宫联(清·高宗弘历)
震出泰享  万物广生推圣德,
云蒸雨降  八方甘泽遍崇朝。


岱庙坊联(清·施天裔)
峻极於天,赞化体元生万物;
帝出乎震,赫声濯灵镇东方。


岱庙坊联(清·赵祥星)
为众岳之统宗,万国具瞻,巍巍乎德何可尚;
掭群灵之总摄,九州待命,荡荡乎功孰与京。
13#
发表于 2006-10-9 22:24:25 | 只看该作者
山东泰安岱庙雨花院联  清·徐宗干
雨不崇朝遍天下,
花随流水到人间。

泰山孔子庙  清代泰安知县徐宗干题联曰: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12#
发表于 2006-8-2 15:27:46 | 只看该作者
六安嵩寮岩佚名
空中楼阁疑无地,
洞里云霞别有天。

六安九公山汪衡洲
无限峰峦竞秀,会过客赏心,到此如游三岛境;
不能草木皆兵,使苻坚丧胆,笑君远逊八公山。

六安龙盘石牛恺
流水尽回矶下去,
好山都入洞中来。

六安六德公园王兰庭
六城风景,宛似西湖,把酒快登临,四境桑麻收眼底;
两岸园林,曲通南海,凭栏增感慨,万家忧乐系心头。

霍山白云庵佚名
万里晴空红日近,
一庵高踞白云深。

寿县晚崧堂于右任
进为天下利,
退有百世名。

舒城高峰山佚名
高出重霄,巍巍与九华对峙;
峰耸千仞,隐隐同四岳俱增。

金寨南溪火神庙詹谷堂
(立夏节起义旧址)
赤帝本威灵,应教普天赤化;
红军初暴动,试看遍地红花。
11#
发表于 2006-7-20 05:33:13 | 只看该作者
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远避迷途,退还莲迳返逍遥。
这副对联,出自《济公全传》中。上联为刘素素所出,这上联十一字都带宝盖,再说姑娘这条对子就寓有终身大事的意思。。“寄寓客家”,说的是父母双亡,在舅舅家住着,就像寄寓客家一般;“牢守寒窗空寂寞”,说的是自己孤身一人,独坐香闺心中寂寞,何时是出头之日。
下联为济公所对,济公来对这对子,是暗渡他未过门的妻子。。“远避迷途”,说的是人生在世,如同大梦一场,仿佛在迷途之内,远避迷途,即是要躲开迷途之意。“退还莲迳返逍遥”,是说不如出家倒逍遥自在。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6-18 18:50 , Processed in 0.05396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