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槐花公社123

搜索
查看: 4793|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戴敦邦绘《唐诗宋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24 14:37: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p>转自北大中文论坛</p><p>作者:天空无云</p><p>-----------------------------------------------------</p><p>宋之问 《渡汉江》</p><p><br/>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br/>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p><p>&nbsp;</p><img src="http://www.pkucn.com/attachments/TKxe1T_001.jpg" align="middle" border="0" alt=""/>
40#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5:18:23 | 只看该作者
<p>原帖仅存至此,可惜。</p><p>附原作者介绍:</p><p>戴敦邦(1938年-)自号民间艺人,江苏镇江丹徒石马乡人.无学历.曾担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直至退休.因长期画连环画.一度被推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又担任过上海道教协会副会长和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但最为合适的头衔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无扛鼎力作,多数作品为依附于中国古典文名著和古典诗词的插图,如《红楼梦》,《水浒传》,《西厢记》等.是蜚声海内外的<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6722.htm" target="_blank">中国画</a>大家,也是深受读书人喜爱的<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407722.htm" target="_blank">插图</a>艺术名家,<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17270.htm" target="_blank">连环画</a>家,<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784.htm" target="_blank">上海交通大学</a>艺术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早年曾任文艺出版社装帧设计师,插图艺术自然当行。后调任大学教授绘画,出版界仍对他紧追不舍。自号民间艺人,原籍江苏丹徒,1976年入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美术研究室副主任,擅人物,工写兼长,多以古典题材及古装人物入画,所作气魄宏大,笔墨雄健豪放,形象生动传神,画风雅俗共赏。<br/><br/>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戴敦邦古典文学名著画集》,荟萃其1970至1997年间如题代表作一百六十余帧。 他的主要作品有《戴敦邦<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6362.htm" target="_blank">水浒</a>叶子》、《水浒人物一百零八图》、《戴敦邦水浒人物谱》、《<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571.htm" target="_blank">红楼梦</a>人物百图》、《戴敦邦新绘“红楼梦”、《红楼梦故事连环画》、《戴敦邦绘画粉本精选》、《戴敦邦古典文学名著画集》、《戴敦邦图说诗情词意》等。连环画代表作品有:《一支驳壳枪》、《水上交通站》、《大泽烈火》、《蔡文姬》、《黛玉焚稿》等.彩色连环画《陈胜吴广》、《逼上梁山》、《戴敦邦新绘长恨歌》等在国内外获奖。他为英文版《红楼梦》、《封神演义》以及人民文学版的《水浒》、《曹雪芹》等绘制插图。1984还精心绘制了《牡丹亭》邮票。<br/><br/>戴敦邦先生的画在美术界被圈内人所津津乐道,如《戴敦邦新绘全本红楼梦》、《戴敦邦道教人物画集》、《戴敦邦新绘全本水浒传》、《长恨歌》、《聊斋》、《石壕吏》等,这些画作早就得了我的景仰。读他的画册,让我在视野上、精神上受到他的大气画风的洗礼,也带来精神上的升华。<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 <br/>然戴先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濡养,他的画有着独特的风格,有着中国民族艺术的精神,正如蔡若虹先生在《戴敦邦连环画集》中序言所说的“戴敦邦画了很多画,连续性的插图以及四扇屏等等。他的作品可贵之处,是始终不脱离群众,始终说中国话(虽然有两三种不同的声音),始终不跟着外国画家的屁股后面跑。他没有强调百花齐放而不提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他是一个真正的爱国画家。”蔡若虹先生对他的画品给予极高的评价,当不为过。戴敦邦不仅画品好,人品也是有口碑的。如:中央电视台拍摄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专门请他为该剧中的人物造型,并说:“绘制所给他的费用不是很高。”戴敦邦听后回说:“不给钱也画。”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出,人品高于画品的艺术价值观。<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 <br/>对于外来动漫与中国连环画,戴敦邦却抱着一股爱国热情,以他的学识,非常中肯地说;“外来的动漫实在是种文化垃圾。这将会被人逐渐认识清楚的,在艺术上似乎它根本不属此范畴的无艺可言,和任何可比性,艺术贵在塑造生动而有个性的性象。现在流动的动漫都成为千篇一律不分中外古今一个统一的共同符号,而且渗透到文化、社会、历史诸多领域。并铺天盖地使年轻一代错误而被迫为唯一的认同感,消蚀了自己的民族感情,这是十分危险的,这以经不是动漫取代不取代连环画的事情,可以说是民族文化的灾难。”<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 <br/>作为蜚声海内外的大画家戴敦邦,我早就知道他的大名。在相册中找到了我与戴敦邦夫妇以及作家、画家等人在一起的合影,使我记起,我与戴敦邦先生第一次见面却是在乍暖还寒的季节,2003年2月上海仰光大酒店的餐桌上。那天,他身着中式对襟棉袄,慈眉善目,带着一副眼镜,正襟危坐,不善言辞,也不高谈阔论,颇见出一种君子自知的尊严和朴质风度,让我心生敬意,从内心产生了敬仰之情。<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 <br/>当今沪上画坛,集国画、连环画、插图于一身的戴敦邦先生,已近古稀之年的老画家了。他从上海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1957年进入上海《儿童时代》杂志社从事插图工作。由于,他在连环画上作出了很高的成就,1979年经著名漫画家丁聪、方成俩先生的推荐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81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绘画,任艺术系主任。由于钟情于绘画,不久又辞掉了系主任职务。正如他自己在创作手记中所言:“吾以画为主,画以吾为友。”自成年以来,梦醒诱惑,几乎尽在一个“画”字。<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 <br/>戴先生是著名的人物画大师,他除了绘画以外,对戏曲、音乐、舞蹈,中国古典文学都有着广泛的兴趣。他长于南方的雅曲,并能哼唱昆曲,更喜欢的是北方古老的秦腔,崇尚秦腔的阳刚豪放的气息,并认为秦腔高亢悲壮,有着一派阳刚之气。他酷爱中国古典文学,半个世纪以来,画过《水浒传》、《三国》、《西游记》、《红楼梦》……,然戴先生所选取较多的还是古典题材的绘画形式的创作。譬如:他画白居易的《长恨歌》,用非常细腻的笔法,把杨贵妃的美丽和丰腴的身材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反映了在唐代的当时审美情趣,正是符合了古人的审美观。他不仅是人物画大家,而且还是中国唐代文学会会员,中国红楼梦研究会会员。更多的而是画《红楼梦》。画册中的人物不论是贾宝玉,或是林黛玉,这些人物的站立或坐姿,眼神举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他画过一幅清瘦的《曹雪芹著书图》赠送给海外红学大家周策纵先生。周策纵又在其画上题词而自己珍惜地收藏着,则就有了一段文苑逸事。戴敦邦又是《外文版红楼梦》的插图作者。画册中的人物形象,生动的脚本于清朝历史有着双重的阐释作用,尤其夺人眼球。<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 <br/>他画《米芾拜石图》的扇面与著名国画大师程十发绘的《岁寒三友图》扇面,在台湾“国父纪念馆”展出,颇得两岸文化界人士的青睐。<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 <br/>近来,戴先生又接受了作家出版社的邀请将与刘心武合作创作一本《金瓶梅》的人物评传。这本评传,刘心武以文字来评论,戴敦邦则以画来评说。他的修养颇深,能接受民间画的影响。在绘画的表现方法里都有着新的开拓。以人物画为见长,长于人物的神态,善于点染,线条强烈,描写尽致,使其画自成一格,标志着人物画的重大变化。从他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文化的传承在作品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这不仅是他的艺术上的造诣深,更是他丰厚文化内涵的外延!<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 <br/>戴敦邦现任中国连艺会副主任,上海连艺会主任。自称“民间艺人”。一生钟情中国画,连环画。他仍像传统士大夫那样,在书画中寻觅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2002年他带着沪上范生福、孙愚几位画家以及史力群先生创办了一个以连环画为专业性的刊物,取名《连博》,用鲁迅先生手迹。戴敦邦亲自但任总监。办刊的宗旨是正本清源,求索发展。旨在这个艺术世界里宣传和拯救独具民族特色的连环画。追求连环画根源,报道连坛动态,展示当代连坛画家的时代风采和创作成果。我手中拥有《连博》的创刊号,扉页上有戴敦邦、范生福、孙愚的签名,那是值的收藏的。<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 <br/>上海老作家沈寂先生的长篇历史历史小说《大亨》,被《新民晚报》连载,远在北京的华君武先生看后就立即写信给沈寂说:“应请一画家插图,我想非戴敦邦莫属。”然而,戴敦邦以饱满的热情,用国画的技法,采用传统的白描手法,线条流畅,黑白分明,历时7个月的时间创作完成了连环画《大亨》。此画册长达290幅,文图相得益彰。真是艺贵创新,先生得之。《大亨》的出版,轰动了上海的画坛,并赴比利时“首届中国连环画展”参展,《大亨》被称为当今的连环画经典之作,更体现了他严谨,新的创作态度和深厚的艺术造诣。<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 <br/>任何一个艺术大师,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从事的艺术始终有着锲而不舍的迷恋,并且在追求过程中不信地打破、反叛、变更和创新。戴敦邦也是如此。他以自己的天赋与不懈的努力,开创了连环画的新风,《大亨》就是明证。由于他不断汲取古人绘画的精华,逐步形成了质朴、凝炼、深沉厚重的创作风格,使他成为连环画坛上的一位高手。他的画在连环画界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在边远地区都深知其大名。2005年戴敦邦赴东北沈阳参加“王弘力从艺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期间,便与几位画坛同道到“鲁迅美术学院”拜会95岁高龄的“湖社”画会元老晏少翔。在校区的一隅,被鲁迅美院的学生晁嵩相认后,即后退三步,单腿跪地,右手直伸触地,向戴敦邦行旗人礼节,大声言道:“小的连环画孙子晁嵩,给连环画爷爷请安!”此事已在连环画圈内已传为美谈。戴敦邦在“鲁美”遇到的“跪拜礼”,则充分体现了青年学子们对戴敦邦的画是非常地敬佩,也是对画家的景仰。<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 <br/>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平朴是一种深刻而深厚的美,真诚则是这种深刻之美和深厚之美的本质。画家戴敦邦的绘画艺术就充满着平朴的性格和真诚的德行。他创作的国画、连环画更显示出”平朴“、”真诚“的魅力。戴敦邦在国际上享有人物画大家的声誉。1988年名列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并受聘于国际名人传记中心理事。他的画受到了华裔爱国侨胞们的欢迎。画本无言,画家所说的或许都在画中。他的画有口皆碑,影响深远,也是公认的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独树一帜的卓然大家。<br/><br/>创作出版有:<br/><br/>《牡丹亭》(英文版)<br/><br/>《戴敦邦新绘全本红楼梦》<br/><br/>《自说自画》(专著)<br/><br/>《画余笔墨》<br/><br/>《戴敦邦艺术随笔》<br/><br/>《戴敦邦画诀谱》<br/><br/>《戴敦邦图说诗情画意》<br/><br/>《戴敦邦古典文学名著画集》<br/><br/>《红楼梦》连环画和八大样板戏(主绘)等。<br/><br/><b>戴敦邦创作手记</b><br/><br/>吾以画为生,画以吾为友,自成年以来,醒梦诱惑,几乎尽在一个“画”字。此种澹然生涯,或许在旁人眼里,犹似闲云野鹤,无拘无束,其实个中甘苦,唯心独知。<br/>春光秋阴画卷裹,情丝意绪笔墨中。这多年来,吾之所绘,大凡二类。一是任务之作--恪守职责,谨尽义务,虽有即兴得意之墨,而大抵循源依本,中规中矩,不敢以谬误人。至若应卯应酬,偶尔为之,搁笔辄不记怀。 二是以中国古代文史为题材之作--始缘于书报界嘱 约,恰合吾素常志趣,于是渐成创作重心所在,用力亦勤。<br/><br/>作中国画,案前省不了砚池、水盂、笔洗、笔筒之类,故画界同道喜以“坛坛罐罐”谑称自家作品。今奉于读者面前的,就是经吾反覆摩挲、伴吾度过无数寒暑晨昏的旧坛土罐。集内之作,皆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上自神话盘古开天辟地,《诗经》《楚辞》 ,中及唐诗宋 词,下逮元明清戏曲小说;以名著插图为多,有组画、独幅画、长卷、人物造型等形式,共计一百六十余幅;创作时间为一九七○至一九九七年间,略以所本原著问世次第编列。<br/>中国的绘画与文字,同根孪生,诞于生产劳动,萌于生活记号。如象形、虫书,描摹实物 形状,亦字亦画。溯寻现行众多汉字结构形成过程,也不难发现其对图画抽象的轨迹。世界上唯汉字与绘画,有此天作之合的奇特姻缘。 中国的绘画,与文学有着十分亲密的关系。绘画与文学都是独立的艺术创作样式,各具表现特质,然又都是创造美、传播美的活动,相互颇饶沟通。就作者言,多不胜举,如东晋顾恺之,既是画家,又是诗赋作家;唐 代王维的“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向受称羡;宋代苏轼、黄庭坚等,诗书画俱佳。就作品言,唐宋以来许多诗文名篇,原本就是题画之作,于是题画渐渐成了文学创作的独特题材。不过初时题赞图画的诗文,或另纸书写, 或书于卷一侧空白处,大抵还是各行其道。至明代,始盛行诗书画的拥抱,就是把诗文直接题于画面。作者题诗词章句于画面,藉以宣泄绘画形象所未能尽达的情感胸臆。例如,唐寅的一帧仕女画,因为有了“大都谁不逐炎 凉”的题诗,也便使此画顿增一层耐人咀嚼的深意。自古以诗意、画境为美之极致,而汉字与图画的天然亲缘关系,又使得汉字书法能经线条的抑扬顿挫、字体结构的变化组合,显示其艺术欣赏价值。不妨说,中国书法已具 现代审美意义的抽象绘画艺术特征。精妙的书法,给画面注入了一份别致的灵气。诗书画的有机融合,拓宽了图画的艺术视野,丰富了书画的审美意趣。当然,其主体仍还是画。这里有必要话及事情的另一面:历代有些在文 坛颇具影响的作家,并不工于绘画,却爱论画,兴之所至,也喜画上几笔。他们看重于画上书题文辞,有意无意欲以此遮补画之不足。由于忽视绘画表现手段,缺乏敏锐捕捉、生动刻画大千万物形象的绘画能力和艺术个性, 故其所作,图像空泛。古代绘画日趋程式化和概念化倾向的出现,与此种“文人画”的行世不无关系。<br/>文学作品,无论是抒发情感,演绎故事,还是描写性格,塑造形象,总以表现人物为轴心。人物画在唐宋以 后的画坛上却不占主导地位。古代人物画,强调封建教化功能,所绘多为圣贤忠良、道释神仙造像,其中虽有神采灵动的万功之作,但总体上只是提供让人顶礼膜拜的偶像符号,实在无法满足人们艺术欣赏的需要。此外,表 现仕宦贵族、隐逸之士的力作也不多见,而以下层凡众生活为题材的画卷更是罕见。<br/>明末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的崛起,给人物画坛带来了清新空气。清初吴伟业题刘源《凌烟阁功臣图》 云:“四十年来谁不朽?北有崔青蚓(崔子忠),南有陈章侯……陈生落魄走酒肆,好摹伧父屠沽流,笑偿王妪钱十万,稗官墨戏行觥筹。”如果说吴氏所咏还算客观,那么刘源对陈老莲的责难,正反映了那种长期来固有的偏见 :“独惜陈章侯精墨妙笔,不以表著忠良,而顾有取于绿林之豪客(指水浒人物),则何为者也?”殊不知陈老莲冲破传统,以其富于创新的妙笔,去表现“伧父屠沽”平民生活,绘画民众喜闻乐见的小说戏曲,拓展人物画的题 材,正是其难能可贵不同凡响之处。<br/>上面所言,乃吾编画集时闪过的片断想法。这些问题的全面透彻论述,绝非这里所能承担。中国古典文学名 著,是历经大浪淘沙而光芒四射的艺术瑰宝。画集与之结缘,无疑是沾了不少的光,好比是有了现成题目方向而作文章。集内之作,即表达吾对原著的理解,或者说是以绘画形式演绎的读后感。常言“诗贵含蓄”,诗句若一览 无余,不如无诗;然若无诗,也便失却含蓄的载体。诗画一理,画虽较诗更为直观形象,同样亦尚含蓄耐看。古典文学名著拥有广泛读者,而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联想千差万别。吾之“读后感”,既欲发 表自己体会,又不妨碍观者的各自理解和想象,是为一难。古典名著所写的时代生活,毕竟距今遥远,如何恰当把握再现原著精神,又为一难。囿于自身素养底蕴,只能力求忠于原著,尽心勉力而为。画集中,或有持萤烛象得首失尾之弊,尚祈读者教正。 </p>
39#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5:15:05 | 只看该作者
<p>李贺&nbsp; 《雁门太守行》<br/><br/>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br/>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br/>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br/>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p><p>&nbsp;</p>
38#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5:14:02 | 只看该作者
<p>张祜 《题金陵渡》<br/><br/><br/>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br/>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p><p>&nbsp;</p>
37#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5:13:16 | 只看该作者
<p>贾岛 《题李凝幽居》<br/><br/>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br/>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br/>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br/>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p><p>&nbsp;</p>
36#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5:12:35 | 只看该作者
<p>元稹&nbsp; 《菊花》<br/><br/>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笆日渐斜。<br/>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p><p>&nbsp;</p>
35#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5:11:47 | 只看该作者
<p>《长恨歌》 </p><p>&nbsp;</p><p></p><p>&nbsp;</p>
34#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5:10:18 | 只看该作者
<p>《长恨歌》</p><p>&nbsp;</p><p></p><p>&nbsp;</p><p></p><p>&nbsp;</p>
33#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5:08:04 | 只看该作者
<p>《长恨歌》</p><p>&nbsp;</p><p></p><p>&nbsp;</p><p></p><p>&nbsp;</p>
32#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5:06:36 | 只看该作者
<p>长恨歌</p><p>&nbsp;</p><p></p><p>&nbsp;</p><p></p><p>&nbsp;</p><p></p><p></p>
31#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5:04:51 | 只看该作者
<p>白居易&nbsp; 《长恨歌》<br/><br/>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br/>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br/>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br/>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br/>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br/>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br/>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br/>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br/>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br/>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br/>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br/>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br/>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br/>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br/>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br/>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br/>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br/>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br/>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br/>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br/>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br/>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br/>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br/>闻到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回,珠箔银屏逦迤开。<br/>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br/>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br/>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br/>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br/>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br/>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br/>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p><p>&nbsp;</p>
30#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5:03:42 | 只看该作者
<p>白居易 《卖炭翁》<br/><br/>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p><p>&nbsp;</p>
29#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5:02:49 | 只看该作者
<p>常建&nbsp; 《三日寻李九庄》<br/><br/>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br/>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p><p>&nbsp;</p>
28#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5:02:04 | 只看该作者
<p>孟郊&nbsp; 《游子吟》<br/><br/>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br/>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br/>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p><p>&nbsp;</p>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5:01:00 | 只看该作者
<p>卢纶&nbsp; 《塞下曲》<br/><br/>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br/>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p><p>&nbsp;</p>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5:00:15 | 只看该作者
<p>钱起&nbsp; 《暮春归故山草堂》<br/><br/>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br/>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p><p>&nbsp;</p>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4:59:25 | 只看该作者
<p>张继 《枫桥夜泊》<br/><br/>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br/>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p><p>&nbsp;</p>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4:58:30 | 只看该作者
<p>岑参&nbsp;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br/><br/>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br/>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r/>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br/>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br/>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br/>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br/>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br/>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br/>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p><p><br/>&nbsp;</p>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4:57:42 | 只看该作者
<p>杜甫&nbsp; 《赠花卿》<br/><br/>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br/>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p><p>&nbsp;</p>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4:56:57 | 只看该作者
<p>杜甫&nbsp;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br/><br/>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br/>茅飞度江洒江郊,<br/>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br/>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br/>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br/>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br/>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br/>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br/>床床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br/>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br/>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r/>风雨不动安如山。<br/>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p><p>&nbsp;</p>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4:55:47 | 只看该作者
<p>杜甫&nbsp; 《春夜喜雨》<br/><br/>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br/>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r/>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p><p>&nbsp;</p>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4:55:00 | 只看该作者
<p>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br/><br/>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br/>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p><p>&nbsp;</p>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4:54:18 | 只看该作者
<p>高适&nbsp; 《除夜作》<br/><br/>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br/>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p><p></p>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4:53:34 | 只看该作者
<p>戎昱&nbsp; 《移家别湖上亭》<br/><br/>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br/>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p><p>&nbsp;</p>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4:52:39 | 只看该作者
<p>张旭 《桃花溪》<br/><br/>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br/>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p>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4:51:52 | 只看该作者
<p>崔颢&nbsp; 《长干曲四首》<br/><br/>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br/>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br/><br/>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br/>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br/><br/>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br/>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br/><br/>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br/>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p>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4:50:58 | 只看该作者
<p>李白 《拟恨赋》<br/><br/><br/>晨登大山,一望蒿里。松楸骨寒,草宿坟毁。浮生可嗟,大运同此。于是仆本壮夫,慷慨不歇,仰思前贤,饮恨而殁。昔如汉祖龙跃,群雄竞奔,提剑叱咤,指麾中原,哀驰渤解,西漂昆仓。断蛇奋怒,扫清国步,握瑶图而倏升,登紫坛而雄顾。一朝长辞,天下缟素。若乃项王虎斗,白日争辉。拔山力尽,盖世心微。闻楚歌之四合,知汉卒之重围。帐中剑舞,泣挫雄威。骓兮不逝,喑呜何归?至如荆卿入秦,直度易水。长虹贯日,寒风飒起。远仇始皇,拟报太子。奇谋不成,愤惋而死。若夫陈后失宠,长门掩扉。日冷金殿,霜凄锦衣。春草罢绿,秋萤乱飞。恨桃李之委绝,思君王之有违。昔者屈原既放,迁于湘流。心死旧楚,魂飞长楸。听江枫之袅袅,闻岭狖之啾啾。永埋骨于渌水,怨怀王之不收。及夫李斯受戮,神气黯然。左右垂泣,精魂动天。执爱子以长别,叹黄犬之无缘。或有从军永决,去国长违,天涯迁客,海外思归。此人忽见愁云蔽日,目断心飞,莫不攒眉痛骨,血沾衣。若乃错绣毂,填金门,烟尘晓沓,歌钟昼喧。亦复星沉电灭,闭影潜魂。已矣哉!桂华满兮明月辉,扶桑晓兮白日飞。玉颜减兮蝼蚁取,碧台空兮歌舞稀。与天道兮共尽,莫不委骨而同归。 </p><p>&nbs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24 15:32:55编辑过]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4:49:58 | 只看该作者
<p>李白&nbsp; 《金陵酒肆留别》<br/><br/>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br/>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br/>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p><p>&nbsp;</p>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4:49:17 | 只看该作者
<p>李白 《早发白帝城》<br/><br/>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br/>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p><p>&nbsp;<br/></p>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4:48:26 | 只看该作者
<p>李白 《望庐山瀑布》<br/><br/>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br/>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p><p></p>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4:47:37 | 只看该作者
<p>李白 《静夜思》<br/><br/>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br/>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p><p>&nbsp;</p>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4:46:41 | 只看该作者
<p>王维&nbsp; 《竹里馆》<br/><br/>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br/>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p><p></p>
9#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4:45:31 | 只看该作者
<p>王维&nbsp; 《观猎》<br/><br/>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br/>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br/>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br/>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p><p>&nbsp;</p>
8#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4:44:15 | 只看该作者
<p>王维&nbsp; 《送元二使安西》<br/><br/>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br/>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p><p>&nbsp;</p>
7#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14:43:27 | 只看该作者
<p>王维&nbsp;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br/><br/>独在异乡为异客, <br/>每逢佳节倍思亲。<br/>遥知兄弟登高处, <br/>遍插茱萸少一人。&nbsp;</p>

Archiver|槐花公社 (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1031522号 )

GMT+8, 2024-6-8 19:45 , Processed in 0.06129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2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