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公社

标题: 老鹰之歌[排箫] [打印本页]

作者: 无花    时间: 2009-3-21 19:37
标题: 老鹰之歌[排箫]
http://www.fsjgy.cn/images/bgmusic/p1.wma
《老鹰之歌》原本是同名说唱剧的结尾部分,由3段组成,分别是一段亚拉维情歌(一种悲伤的印加古曲)、一段帕萨卡耶舞曲(一种欢快的街头节日舞曲)和一段秘鲁瓜伊纽舞曲(一种优雅的集体舞)。这一部分的原版歌词是由胡里奥·博杜安-帕斯谱写的,大意是:“神鹰,安第斯山的王者,把我带回我亲爱的土地,我的家乡安第斯山,我要和我思念的印加兄弟们生活在一起。在库斯科广场上等我,让我们一起在马丘皮丘和怀纳皮丘上空翱翔。”

  秘鲁国家文化研究院的学者认为,《老鹰之歌》中浓郁安第斯民族特色的音乐和奔放不羁的歌词使它具有了唤醒秘鲁民族认同感、反抗殖民主义的政治意义。长久以来,秘鲁民族主义者都认为,秘鲁不是属于白人和外国人的,而是属于安第斯山东麓的印第安人的。《老鹰之歌》的词曲作者当年正是在安第斯山矿区目睹了秘鲁劳工反抗外国企业主压榨的血泪斗争之后,写下了这部说唱剧的。在90多年前,把这样的主题搬上戏剧舞台,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创新,因此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仅在利马著名的马奇剧院,这部说唱剧5年内,就演出了3000余场。

  《老鹰之歌》真正在世界范围内家喻户晓要归功于美国民谣歌手保罗·西蒙。1965年,他和搭档阿特·加芬克尔在巴黎一家剧院演出时,遇上了秘鲁的“印加人(Los Incas)”乐队。西蒙被乐队的安第斯音乐风格和阿洛米亚·罗布莱斯的作品深深吸引,于是,他在第二年邀请“印加人”乐队录制了《老鹰之歌》的器乐部分,并为它填上了英语歌词,改名为《老鹰之歌(如果我能够)》,收录在他的著名专辑《忧愁河上的金桥》中。由西蒙和加芬克尔合唱的这首歌曲一跃成为世界流行音乐排行榜上的热门金曲。此后,又有许多音乐人将其改编成摇滚、流行、爵士,甚至拉丁舞曲等多种风格演唱,《老鹰之歌》由此传遍世界,成为欧美国家介绍安第斯音乐的标牌乐曲。1980年,它在德国多特蒙德欧洲音乐节上被评为“世界上最美的歌曲”。

作者: 超级老生    时间: 2009-3-22 15:53
这排箫演奏效果和想象的区别有些大:zhuanyanjing:




欢迎光临 槐花公社 (http://www.huaihuagongsh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