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7 15:38:53编辑过]
作者: 阿错    时间: 2006-2-1 03:44
茶楼联 
龙团雀舌香自幽谷,
鼎彝玉盏灿若烟霞。(杭州)
欲把西湖比西子,
从来佳期茗似佳人。(杭州涌金门藉香居茶室联) 
如此湖山归得去,
诗人不做做茶农。(西湖民间流行联网) 
接洽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园。(西湖龙井茶室秀草堂联网) 
座畔花香留客饮,
壶中茶浪拟松涛。(杭州吴山茶室联) 
得与天下同其东,
不可一日无此群。(杭州“茶人之家”联)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可顺读倒读之巧妙联)(上海“天然居”茶楼联) 
红透夕阳,好趁馀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湖南衡册望岳门外红茶亭联)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西东。
            (广州长三眼桥茶亭联) 
认春轩内一杯茶,
春在堂皇前笑语哗。(渐江德清“清在堂”茶室联) 
名茶之中是珍品,
国际红茶是英豪。(国际市场赞祁门红茶)
雪芽芳香孝匀生,
不亚龙井碧螺春。(都匀毛尖赞联) 
溪边奇茗冠天下,
武夷仙人从古栽。(武夷岩茶赞联) 
试第二泉,且对明亭黯窦;
携小团月,分尝山茗溪茶。(无锡惠山二泉亭) 
禅榻常闲,看袅袅茶烟随落花风去;
远帆无数,坐盈盈酒水从罨画溪来。(宜兴杜牧之水榭) 
秀萃名潮,游目濒来过溪处;
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杭州龙井) 
诗写梅花月,
茶煎谷雨春。(杭州龙井)
何须调水置符,苏髯竹筒;
自有清风入座,陆羽茶经。(福建罗源圣水寺茶楼)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下马相逢各西东。(福州古茶亭)
剪取吴淞半江水,
且尽卢仝七碗茶。(上海半淞园一集句) 
入座煮龙团,去天尺五;
造楼舒凤彩,拔俗千寻。(上海沪江第一茶楼) 
海上扫狂鲸,金瓯无缺;
楼头煮团凤,玉液流香。(上海沪口第一茶楼) 
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
回归可缓,试歌陌上花来。(杭州九溪村海亭) 
奇乎不奇,不奇又奇;
园耶是园,是园非园。(西安奇园茶社) 
莫惜更长浊短,
一帘疏月茗浓。(联句) 
 一日无茶则滞,
三日无茶则病。(蒙藏流行联语) 
色到浓时方近苦,
味从回处有余甘。(台湾民联) 
名园别有天地,
老树不知岁时。(北京春明馆联) 
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无须花。(北京万和楼茶社联)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上海一壶茶楼联) 
爱诗爱文爱画,
赔烟赔酒赔茶。(云南大理旷怡村酒家联) 
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薄利只凭微中削;
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广州大同茶楼联) 
邂逅相逢,坐片刻不分你我;
彳亍而来,品一盏漫话古今。(同上) 
茶可清心
酒能乱性。(同上) 
 
后会有期,此后莫忘今日语;
前程无量,向前须问过来人。(湖南祁阳某茶亭联) 
买丝客去休浇酒;
糊饼人来且吃茶。(云南赵州金山寺古茶亭联)
来为利,去为名,百年岁月无多,到此且留片刻;
西有湖,东有畈,八里程途尚远,劝君更尽一杯。(新洲县龙五墩茶亭联) 
斗酒恣欢,方向骚人正妙述;
杯茶泛碧,庵前过客暂停车。(湖北浠水斗方山茶庵联) 
分道扬镳姑驻马,
水光山色最宜人。(通城县分水岭茶亭联)、
鹿鸣饮宴,迎我佳客;
阁下请坐,喝杯清茶。(孝感鹿鸣阁茶楼联) 
雀舌未经三月雨,
龙芽新占一枝春。(湖北京山钟鼓楼茶楼联) 
品泉茶三口白水,
竹仙寺两个山人。(潜江县竹仙寺茶楼联) 
随手烹茗化白鹤,
缘地垂柳钓青钱。(湖北公安县藕池镇随缘茶社联) 
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
论英雄,说古今,喝它几杯。(福建泉州中山路一茶室联) 
三楚运来肩且息,
六安前去味先尝。(湖北英山陶家坊茶亭联) 
振兴古国茶文化,
扶植民族艺术花。(北京老舍茶馆联) 
大碗茶广交九洲宾客,
老二分奉献一片凡心。(北京老舍茶馆联) 
茶苑重开,抚景歌一泓春水;
魁星高照,临风咏十代名都。(南京魁光阁茶馆联) 
茶是蒙山好,
水缘天盖奇。(蒙山茶厅联)
陆羽泉中水,
御史山上茶。(紫竹巷门联) 
西天紫竹千年翠,
南海莲花九品香。(泉州莲花峰山门石刻联) 
紫雾弄莲影,
白云绕茶香。(泉州观音龛木柱联) 
若教陆羽持公论,
应是人间第一茶。(蒙山白云岩诗联) 
香生玉茗春三月,
光照临川笔一枝。(玉茗堂联) 
清泉烹雀舌,
活水煮龙团。(北京茶馆联) 
兰芽雀舌今之贵,
凤饼龙团古所珍。(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品茶亭) 
宝鼎茶闲烟尚绿,
幽窗棋罢指犹凉。(潇湘馆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7 15:46:00编辑过]
作者: 阿错    时间: 2006-2-1 03:46
民间茶联
茗饮蔗浆携所有 
瓷因无谢玉为缸 ( 杜甫 )
宁可一日无粮,
不可一日无茶。 
淡中有味茶偏好,
清茗一杯情更真。
陆羽摇头去,
卢仝拍手来。 
四大皆空,坐片时何分尔我;
两头是路,吃一盅各分东西。 
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
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 
四海咸来不速客,
一堂相聚知音人。 
春共山中采,
香宜竹里煎。
 
扫雪应凭陶学士,
辨泉犹待陆仙人。 
空袭无常,盅客茶资先付;
官方有令,国防秘密休谈。
(抗战时重庆一茶馆联) 
茶香飘四海,
友谊播九州。 
茶敬客来茶当酒,
云山云去云作车。 
忙什么?喝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
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盅。 
客至心常热,
人走茶不凉。 
瑞草抽芽分雀舌,
名花采蕊结龙团。
扬子江中水,
蒙山顶上茶。
陆羽闲说常品茗,
元龙豪气快登楼。 
茶香高山云雾质,
水甜幽泉霜雪魂。 
雀舌未经三月雨,
龙芽已点上时春。 
幽借山头云雾质,
香分岩面蕙兰魂。 
酒醉英雄汉,
茶引博士文。
 
喝口清茶方解渴,
吃些糕点又充饥。 
嘻嘻哈哈喝茶,
叽叽咕咕谈心。 
心随流水去,
身与白云闲。 
难怪西山春茶好,
只缘多情采茶人。 
绿丛遍山野,
户户有茶香。 
坐观楼百尺,
三面种新茶。 
小径山茶绿,
疏离木槿红。 
樵歌已向平桥度,
好理藤床焙早茶。 
卖茶客渡回风岭,
驱犊人耕活水田。 
羹香怀帝德,
茶色虑民灾。
水流清影通茶灶,
风递幽香入酒筵。 
瓦罐煎茶烧树叶,
石泉流水洗椰瓢。
高山出名茶,
名茶在中华。 
洞庭碧螺春,
茶香百里醉。 
洞庭帝了春长恨,
二千年来草更香。 
六安精品药效高,
消食解毒去疲劳。 
茶香味浓难比毛尖,
西湖龙井茶中之美。 
旧谱最称蒙顶茶,
霞芽云腋胜醍醐。
琴里知闻唯绿水,
茶中帮旧是蒙山。 
活火烹泉价增卢陆,
春风啜茗谱品旗枪。 
陆羽谱经卢仝解渴,
武夷选品顾渚分香。 
阳羡春茶杯杯好,
兰陵美酒盏盏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7 15:49:22编辑过]
作者: 正打歪着    时间: 2006-2-7 15:30
真不枉叫阿“错”的!贴得一塌糊涂不用说,连名人的联也变成了什么“民间茶联”,真正的民间茶联是阿正写的那一类!
作者: 阿错    时间: 2006-2-7 15:35
那不管偶事,转来就这样,不过可以编辑下顺序倒是真的
作者: 正打歪着    时间: 2006-2-8 11:48
跟老兄说说笑~~~
作者: 阿错    时间: 2006-2-8 13:14
对了,干脆把你的那组茶联也转来 边写边转
作者: 正打歪着    时间: 2006-2-8 14:59
以前写的大都是我熟之已凛的东东来的
还有一个部分没写,好几次约了朋友去茶乡都没去成,想写些手动造青、跳动造青、揉捻、萎凋之类的描写制茶工艺和茶乡山水的联,但不想凭空去画葫芦,只好先搁下来~~~
作者: 正打歪着    时间: 2006-2-8 15:03
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薄利只凭微中削;
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广州大同茶楼联)
这个联有讹误,是首二句均冠首字(鹤顶格)的,记得上比是“大包不容易卖,大钱不容易揾,针鼻削铁,薄利只从微中取”
揾:找,这里引申为“赚”的意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8 15:04:31编辑过]
作者: 阿错    时间: 2006-3-24 16:06
浏览字号:【字体:大 中 小】
 
在我国,凡是有"以茶联谊"的场所,诸如茶馆、茶楼、茶亭、茶座等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礼、茶艺表演的厅堂内,往往可以看到以茶为题材的楹联、对联和匾额,这既美化了环境,增强文化气息,又促进了品茗情趣。
 
  茶联常悬于茶店,作招徕顾客广告之用。相传,成都附近的一个地方,有家茶馆兼酒铺子,老板没有文化,铺子简陋,生意自然萧条。后让贤给儿子经营。青年人脑子灵光,请了位秀才写了幅对联一贴,生意居然从此兴隆起来。联文是"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这幅奇特的对联,生动贴切,雅俗共赏,引得人们交口相传,慕名前去观看,领略其中的甘苦,"偷闲"、"作乐"一番,于是乎,这家铺子起死回生,春风再度,生意兴隆。
 
  相传,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次外游,来到一座庙中小憩,庙里主事的老道见他衣着简朴,相貌平常,对他非常冷谈,顺便说了声"坐"!又对道童说"茶",待苏东坡坐下交谈后,老道方觉得客人才学过人,来历不凡,又把东坡引至厢房中,客气的说道: "请坐",并对道童说:"敬茶"。二人经过深入交谈,老道才知道来客是著名的大诗人苏东坡,顿时肃然起敬,连忙作揖说道:"请上座", 把东坡让进客厅,并吩咐道童: "敬香茶"。苏东坡在客厅休息片刻,欲告别老道离去。老道忙请苏东坡题写对联留念。东坡淡然一笑,挥笔写道: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看罢,顿感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北京万和楼茶社有一副对联: 
  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无须花。 
  上海一壶春茶楼的对联则是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清代干隆年间,广东梅县叶新莲曾为茶酒店 
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联语通俗易懂,辛酸中有谐趣。
 
  云南大理有个"旷怡村"酒家,主要是当地名流,那时常有文人雅士集于此,谈诗论画,店主免费招待顾客。于是有人赠酒家一联,甚是有趣。联云: 
  爱诗爱文爱画; 
  赔烟赔酒赔茶。 
  清末民初,广州有个大同茶楼,为了招徕顾客,曾出钜资征联,要求上下联必须嵌入"大"、 "同"二字,并具有品茗之意。当时应征者纷纷送上征联,经店主评选,有一副佳作入选: 
  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薄利只凭微中削; 
  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 
  联中巧妙的嵌入"大"、"同"二字,并写有品茗之意,兼谈经商的诀窍,故深得店主人的赞赏。于是将这副联语用良木雕刻,悬挂于店门。据说此联挂出后,大同茶楼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传说一百多年前,四川华阳县有个中兴镇,是个水陆码头,交通要道。镇上有一家"兴盛居"茶馆,对面是一家"望月楼"酒楼。某年春节,茶馆老板请本家秀才撰写一联,贴于店门。联曰: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此联写得很雅致,顾客争先围观,啧啧称赞。酒楼老板见状亦请一秀才给酒楼撰联: 
 开坛千里醉; 
 上桌十里香。
 
 相传,清代广州著名茶楼陶陶居,以"陶陶"两字征联,一人应征写了一联: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将东晋名人陶潜,陶侃嵌入联中,"陶陶"二字嵌得自然得体。 
  重庆嘉陵江茶楼一联,更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 
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 
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上海天然居茶楼一联,更是匠心独具,顺念倒念都成联,为广大客人所喜爱。联云: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广东的潮阳海潮古刹有一副独脚联,联云:"吾乡陆羽茶经不列名次之泉",下联至今未有人对上,堪称一绝。 
  海潮古刹位于城郊西岩山上,唐代兴建,倚山而立,是粤东地区的名刹。寺仙有一泉井,名字叫"问潮井"。独脚茶联就刻在井台边的一块石碑上。据说这独脚联出自清代,兴许是某一日一位满腹经纶的才子游兴正浓时,喝了用井水冲泡的香茗,乘兴而作的。此后慕名前来应对者不 少,却没有一人对上。
 
武夷宫石坊楹联 
  我国许多旅游圣地,也常常以茶联吸引游客。如五岳衡山望岳门外有一茶联: 
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 须从前路汲龙泉。 
(清)郑燮题焦山自然庵的茶联: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仅仅十四个字,就勾勒出焦山的自然风光,使人吟一联而览焦山风光之感。
     成都望江楼有一联,为清代何绍基书写,取材于楼,镶嵌得体。真把一个望江楼写活了。联云: 
花笺茗碗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清·何绍基)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有一联: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吟颂这一副出自用对联)赞美名茶,为名茶扬名更是别出心裁,不似广告却胜似广告。
"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这副出自明代童汉臣的茶联,一直流传至今。"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仅仅10个字,把品质优异的蒙山茶跃然纸上。 
  欣赏一副副巧妙的茶联,就象喝一杯龙井香茶那样甘醇,耐人寻味,它使你生活中无形中多了几分诗意和文化的色彩,它能充实你的生活,使你增添无限的情趣。 
  竹无俗韵,茗有奇香。 
  人们常说竹解心虚,茶性清淡,竹被视为刚直谦恭的君子。同样诗人们也说"茶有君子性",茶总是和精行俭德之人相模拟。正因如此,茶竹结缘。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 
  秋夜凉风,夏时阵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涛环绕, 竹林婆娑,唯此境隔竹支灶,听风声水声,始可与夏雨秋风相配。 
  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 
  园中置几案,扶瑶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 
  古今茶联层出不穷,细读品味,确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下列茶联就是如此: 
松涛烹雪醒诗梦; 
竹院浮烟荡俗尘。
 
尘滤一时净; 
清风两腋生。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 
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泉香好解相如渴; 
火候闲平东坡诗。
 
龙井泉多奇味; 
武夷茶发异香。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 
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九曲夷山采雀舌; 
一溪活水煮龙团。 
春共山中采; 
香宜竹里煎。 
雀舌未经三月雨; 
龙芽新占一枝春。
 
竹粉含新意; 
松风寄逸情。 
瑞草抽芽分雀舌; 
名花采蕊结龙团。 
陆羽谱经卢仝解渴; 
武夷选品顾渚分香。
 
素雅为佳松竹绿; 
幽淡最奇芝兰香。 
幽借山巅云雾质; 
香凭崖畔芝兰魂。
 
翠叶烟腾冰碗碧; 
绿芽光照玉瓯青。
 
吸烟有害,花钱买病; 
饮茶有益,醒脑提神。 
送水送茶,热情备至; 
问寒问暖,体贴入微。
 
得与天下同其乐; 
不可一日无此君。
 
泉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圆。
 
诗写梅花月; 
茶煎谷雨春。
 
一杯春露暂留客; 
两腋清风几欲仙。
 
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从哪里来,忙碌碌带身尘土; 
到这厢去,闲坐坐喝碗香茶。 
玉碗光含仙掌露; 
金芽香带玉溪云。 
歇一歇消消暑气; 
喝二杯品品香茗。 
此处有家乡风月; 
举杯是故土人情。 
佳肴无肉亦可佳; 
雅淡离我尚难雅。 
花间渴想相如露; 
竹下闲参陆羽经。 
细品清香趣更清; 
屡尝浓酽情愈浓。 
熏心只觉浓如酒; 
入口方知气胜兰。 
茶香高山云雾质; 
水甜幽泉霜雪魂。 
龙井茶香飘宇高; 
虎跑水溢满寰瀛。 
南峰紫笋来仙品; 
北苑春芽快客谈。 
为爱清香频入座; 
欣同知己细淡心。 
来不招去不辞礼仪不拘; 
烟自奉茶自酌悠游自得。 
四方来客坐一阵无分你我; 
两头有路喝二杯各自东西。 
客至心常热; 
人走茶不凉。 
清泉烹雀舌;
活水煮龙团。 
玉盏霞生液;
金瓯雪泛花。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闲情常品茗; 
豪气快登楼。 
美不美家乡水; 
香不香故园茶。 
大碗茶广交九洲宾客; 
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 吃一碗各自东西。 
竹雨松风蕉叶影, 
茶烟琴韵读书声。 
为善读书是安乐法, 
种竹植茶是明妙心。 
一帘春影云拖地, 
半夜茶声月在天。 
石鼎煎香俗物尽洗, 
松涛烹雪诗梦初灵。
 
新安人杰地灵,传古阁牌坊, 一曲徽腔成绝响; 
黄山物华天宝,献屯绿祁红, 三杯猴魁余雅兴。 
聆妙曲,品佳茗, 金盘盛甘露,缥缈人间仙境; 
观古俗,赏绝艺, 瑶琴奏流水,悠游世外桃源。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 
曰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来。
 
南南北北,总须历此关头,且望断铁门限, 
备夏水冬汤,应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 
上天下地; 吃饭穿衣。
东东西西,那许瞒了脚跟,试竖起金刚拳, 
击晨钟暮鼓,唤醒眼耳鼻舌心意六道众生, 
山静无音水自喻, 
茗因有泉味更香。 
青山似欲留人住, 
香茗何妨为客尝。 
红透夕阳,好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世间重担实难挑,菱角凹中, 也好息肩聊坐凳; 
天下长途不易走,梅花岭上, 何妨歇脚品斟茶。 
举杯互敬屠苏酒; 
散席分尝胜利茶。 
煮沸三江水; 
同饮五岳茶。 
虽无扬子江中水; 
却有蒙山顶上茶。 
拣茶为款同心友; 
筑室因藏善本书。 
三楚远来肩且息; 
六安前去味先尝。 
  
天下几人闲,问杯茗待谁,消磨半日? 
洞中一佛大,有池荷招我,来证三生! 
买丝客去休浇酒; 
卖饼人来且吃茶.
 
品泉茶三口白水; 
竹仙寺两个山人。
 
济人茶水行方便; 
悟道庵门洗俗尘。 
来为利,去为名,百年岁月无多, 到此且留片刻; 
西有湖,东有畈,八里程途尚远, 劝君更尽一杯。 
斗酒恣欢,方向骚人正妙述; 
杯茶泛碧,庵前过客暂停车。
 
鹿鸣饮宴,迎我佳客; 
阁下请坐,喝杯清茶。
 
随手烹茗化白鹤; 
绿地垂柳钓青钱。 
粗茶淡饭好些茶,这个福老夫享了; 
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事儿曹任之。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得与天下同其乐, 
不可一日无此君。
 
泉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圆。 
龙团雀舌香自幽谷, 
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客至心常热, 
人走茶不凉。
 
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凝成云雾顶,瓢出晨露香。
 
春其山中采, 
香宜竹里煎。
 
客到座中宜数碗, 
水是人间第一泉。 
只缘清香成清趣, 
全因浓酽有浓情。 
摆开八仙桌, 
招徕十六方。 
菜在街面摊卖, 
茶在壶中吐香。 
四海咸来不速客, 
一堂相聚知音人。 
看水浒想喝大碗酒, 
读红楼举杯思品茶。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 求两餐,分清邪正;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 吃一碗,各自西东。 
识得此中滋味, 
觅得无上清凉。 
忙什么,吃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 
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盏。 
煮沸三江水, 
同饮五岳茶。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谋食苦谋衣苦苦中作乐,拿杆烟来。 
制出月华圆羞镜, 
切来云片薄如罗。 
瑞草抽芽分雀舌, 
名花采蕊结龙团。 
扫雪应凭陶学士, 
辨泉犹待陆仙人。 
攀桂天高亿八百孤寒到此莫忘修士苦, 
煎茶地胜看五千文字个中谁是谪仙才。 
  
茶联还有一些小故事。 
  相传梁启超幼年时聪颖过人,才思敏捷,对句尤是拿手好戏,被当地人称为"神童"。一日,来了位客人,手捧香茗,细啜慢漱,有心考考梁启超,遂用手指沾着茶水,在桌子上写下: "饮茶龙上水"的上联,最后一个字刚刚写完,小启超就毫不迟疑地指着桌上的字, 张口应出下联:"写字狗扒田"。四周围观人们哄堂大笑。客人十分尴尬,却又无可奈何,因为他的字实在难登大雅之堂。虽为戏言,但童心观物,倒也天趣自然。
 
  还有一副茶联,出于抗战时期重庆某茶馆。联文为: 
空袭无常贵客茶资先付, 
官方有令国防秘密休谈。 
  寥寥数语,平淡无奇,感伤时局,却见真情,隐刺官家,令人啼笑不得,荡荡民心,尽在言外。 
  几十年前,在西安莲湖公园上出现一个"奇 
园茶社",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奇乎? 不奇,不奇亦奇! 
  园耶? 是园,是园非园! 
  上下联第一字把"奇园"二字分别嵌入,别至有味,然而当时人们只知是一副趣联,却不了解其中的真意。直到后来,报纸披露该茶社原是西安地下党的一个秘密交通站,人们才明白"不奇亦奇,是园非园"奥秘。 
  绍兴驻跸岭茶亭曾挂过这样一副(对联): 
  一掬甘泉好把清凉洗热客, 
  两头岭路须将危险告行人。 
  联中措施辞含蓄,寓意深刻,既表达甘泉佳茗给路人带来一丝清香,又道出人生旅途的几分艰险。 
  茶联发展到了今天,就层出新意,寓以新的内容。比如: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 
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春满山中采得新芽供客饮, 
茶销海外赢来蜚誉耀神州。 
作者: 困哉    时间: 2006-3-25 13:56
扣,真多,老的
作者: 阿错    时间: 2006-3-25 14:07
那是,大多都重复,只是原来的帖太乱,编辑都很花功夫,就没精神从中间再去筛选了
| 欢迎光临 槐花公社 (http://www.huaihuagongshe.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3 |